尤氏李纨都笑说:“请姨娘到厅上来,咱们商量。”
赵姨娘无法,只好同他三人出来,口内犹说长说短。
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玩意儿,喜欢呢,和他玩玩笑笑!不喜欢,可以不理他就是了。他不好了,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管家媳妇们,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么没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气儿,别听那说瞎话的混账人调唆。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家做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
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
这里探春气的和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算计,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调唆的,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调唆的!”媳妇们只得答应着出来,相视而笑,都说是。
从这段有趣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其一、赵姨娘喜欢跟人斗气,这是她老不受人待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仔细阅读作品,我们会发现赵姨娘喜欢跟人斗气,从根子上看,是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搞不清楚自己的地位。连小小的芳官在跟她争吵时都说:“‘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这是何苦来呢!”可她自己偏偏要跟芳官摆主子的谱。我国古代社会,看一个人的地位,是很讲究出生的。赵姨娘出生只是个丫鬟。从她做大户人家的丫鬟,我们可以想见,她娘家一定只是个贫民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喜欢跟出生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夫人争地位。这就很自不量力了!她敢暗中跟王夫人争地位,主要应该基于两点:一个是她的美貌,一个是她的儿子贾环。
关于赵姨娘的容貌,书中没有直接描写,但可以想见,她能从丫鬟升为妾,容貌不美,恐怕不行。何况,贾政的正室夫人还是王家美貌如花的二小姐呢!贾政宠赵姨娘,王夫人肯定要凭借家族势力跟他闹的。可是,贾政不管不顾,还是纳她为妾,可见她的容貌定然不错。王夫人,据书中说,原是个类似凤姐一样果断有主意的人物,才主了家事。之后,把这事几乎完全交给凤姐和贾琏,只管理佛。其原因,恐怕就是因为赵姨娘的上位导致的。另外,赵姨娘能生下美貌如花的探春,也可以佐证她的容貌极好。
古代奉行母以子贵,赵姨娘的为贾政生下了儿子贾环,就得意忘了形,便要凭借贾环来跟王夫人争地位,完全是看不清楚形势。如果王夫人没有生下宝玉,大儿子又死,这时候,贾政只剩下了贾环这一个儿子,赵姨娘母任子贵,来跟王夫人争地位,还有得争。可现实是,家有宝玉这个正房儿子,贾环这个偏房的儿子,怎么能跟人家相提并论呢!所以,赵姨娘每每争时,总是落败,便是常事。但她偏偏不信这个邪,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缕败缕战,在王夫人那里争不到好,便在下人处来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