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了解开阎晋的心结,这位张周第一悍将,家族被掳掠到青塘高原上百余年,实际上连他阎晋,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汉人,唯一的凭证,就是这一方破损的金印。
说的直白点,阎晋到底是阎朝的后人还是他家祖上捡到了这方金印,但实际上更是吐蕃人根本就说不清楚。
就连阎晋自己,在从青塘高原上下来的时候,基本都只能说几个简单的唐音词语。
学习汉话,看懂金印上的文字,知晓其来历,都是他杀吐蕃东岱下山投靠归义军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找到自己的祖宗之根,使自己成为真正的汉人,真正的阎开府子孙,一直就是阎晋最大的追求与渴望。
张鉊能替他做的,就是强化这个结果,坐实他的身份。
老者见到皇帝亲自在向他说话,顿时就要下拜,但立刻就被侍卫们给拉住了。
只是这样一拉,老者更加不知所措,可能是耳朵也有点背了,张鉊蹩脚的河东话,他也有些听不真切,半天才搞清楚张鉊在说什么,嘴巴里咕哝了一声。
“原来是叫阎朝啊老祖当时卖了四十亩永业田和百二十亩分口田呢”
张鉊仔细听了一下,这才明白老者说的是什么,唐时,丁口均田分为永业田和分口田,永业田可以传诸子孙,分口田则是死后上交国家再分配。
为了保证均田制,唐朝律法规定转卖永业田者,最高可以杖一百,这都能把人给打死了,分口田则严禁转卖。
不过到了唐中后期,在安史之前,这些制度就基本失去了约束能力,不但永业田可以卖,分口田也可以卖了。
看来阎朝在去河西之前,应该是家族中凑钱让他去打拼的,指望发达后回馈族人。
不过呢,这老者口中的人,也真不一定是阎朝。
因为阎朝这种身份,从一个小兵积功升上去,还是有点困难的。
要知道,衙前都知兵马使可是从二品的高官,一般被视为方镇的储帅,可不是什么小军官。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生逢乱世,若是如阎朝这种有勇力、性果决的人才,十几二十年做到衙前都知兵马使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认亲都认到这个份上了,张鉊不可能还来纠结这些,恐怕阎晋也不会希望纠结这些,眼前的晋阳官绅同样如此。
于是张鉊畅快的大笑三声,“翁且安心,朕今日就替阎开府报家族大恩,当年汝家出了一百六十亩地,今日朕十倍奉还,就赐太原近郊一千六百亩上田。”
太原近郊,上田,一千六百亩,这三个词一出,老者立刻就不耳聋了。
他噗通一声跪下,后面的儿孙也噗通跪下磕头如捣蒜,高喊,“谢圣人赏赐”
张鉊让人把这一家子给扶了起来,转而看向晋祠的军民,高声说道。
“河东虎踞之地,乃是大朝发祥所在,可是自大朝衰微,兵戈不断,河东受创尤其之深,及至今日,兵民皆困顿。
不过朕要对诸位说的是,比起河西,河东已经极为幸运了。昔年大朝衰微,河西陷于吐蕃之手,河西军民所承受的亡国之痛,百倍于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