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垣夕发了个长辈的笑脸:“我听着呢,你吹吧。”
“我给妹子游戏频道里留的言为什么她没登游戏就看见了啊?”
“你给她留言不就是为了让她看见吗?这叫信息高效触达,不用换场景。”
实际上这就是相当于用户在QQ里说话,对方在微信里给读到了一样,其实没什么太新奇的。只不过QQ和微信强行分成了两个事业群,两个用户信息库,而小康都使用同一组不分彼此罢了,说到底,都在同一个超级APP里,看见也很正常。
超级APP,就是功能聚合,什么都在一起。
“我可谢谢你了!”
李申说完就下线了,楚垣夕一脸莫名其妙,看就看见了呗,也不知自己这位小表弟纠结个什么呢?不可理解的年轻人!
这段时间其实硬仗也不少,首先是巴人集团要又双要改制了。这次不是股份制之类的改制,而是成立董事会以满足上市要求,并且落实上市的前置条件,比如200人持股问题的落实。
实际上后者到了今年已经不是问题了,新证券法已经明确了员工持股不计算在人数限制之内,解决创业公司上市实践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过去,股东达到200人就被认为是公开发行,在境内但不在A股“公开发行”叫做非法或者私自公开发行,任你业绩逆天也不允许上市。
这就苦了靠发期权过日子的公司,终于苦尽甘来熬到现金流健康了,可以谋求上市的时候发现,咦?我们股东太多了,靠开除都解决不了问题,股东是不能因为开除出公司而丧失股份的。
而现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只要满足闭环原则就可以排除掉这种干扰,做到如实申报即可。这就是落实的过程,也就是说明巴人的每一位兄弟都是货真价实的员工,不是来做利益输送的工具人。
巴人还是比较干净的公司,就做过一次融资还清退了两批股东,没有突击入股,也没有代持。代持其实才是监管部门最忌讳的事情,因为可以藏猫猫的地方太多了。
当然这个时候如果楚垣夕做一些利益输送,比如做一轮Pre_IPO融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没必要,他相信以巴人的状况足以堂堂正正的上市。到明年,就已经过了必须想方设法奶小康的时间段了,只是之前涉嫌利益输送的地方必须说清楚。
至于董事会,过去这是投资人争论的焦点,现在反而被穿透,成了可以有可无的问题。至于郑德基金,楚垣夕给个面子,持股太少了不够格获得董事会席位,但可以成为独立董事嘛。
袁敬听说之后不由得罕见的苦笑,心说凑份子的时候就想起我来了?这个独立董事我要它何用?
“那你到底要不要啊?”
“要,干嘛不要啊?”袁敬心说就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吧!曾经,他想过终有一天巴人的财务会在他的面前曝光,没想到是这一天。
这些都搞定了楚垣夕才开始施施然的请审计机构再次入场,不过这次的审计不同于以往,是IPO审计,也是最严的一次审计。
通过小蓝杯的事例可以得知,IPO的审计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审计机构在出现巨锅飞舞的局面时,有效躲锅的避难所,前提是审计过程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