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会儿正跟她最看重的一个教授联系,事业才是最重要的。
这位教授最新的文章聚焦于hotair,这是个跟肿瘤相关的非编码rna,在目前的研究中,跟多种肿瘤的发生机制都有关系,而且还是非常上游的调控。
目前已经清晰的几个肿瘤中,该调控机制还有yc蛋白参与,同样是个已经清晰的,参与多种肿瘤形成机制的关键性蛋白。
顾棠研究生的课题就是rnai相关,rna相关的制备跟实验方法她是精通的。
再次分子调控是个很大的领域,不怕出不了成果对的,虽然原主是真心热爱科研,但是顾棠为了让原主的目标实现的更好,她得稍微有功利心一点,要找个容易出成果的领域。
最后是跟医药领域的联合紧密不紧密了。
科研领域一般分横向课题跟纵向课题,简单来说,横向课题跟企业合作,更容易出利益,纵向课题更偏向研究一点。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商业片跟文艺片。
这个项目顾棠就觉得很容易出横向课题。
现在生物制药发展非常迅速,从早期的化学药到抗体标记的靶向化学药,接着到蛋白质抗体,然后rna疫苗,对疾病的治疗思路已经从治疗症状到了上游的基因调控,从最根本的地方解决问题。
顾棠还记得原主第一次上药理课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的疾病只有两种,一种是外伤导致的,一种是基因导致的。”
顾棠重复了这句话,然后跟哈德利教授道“我希望能深入分子生物学的腹地,研究清楚疾病的调控机制,或者给后人开辟出一条继续深入的道路”
她微微一顿,又补充道“或者至少探索出一条走不通的道路。”
她这自我认知很清楚,也有充分的此路不通的准备,再说分子机理这种东西的确不好研究。
哈德利教授笑道“很好,我喜欢你乐观的态度,你的英文水平也非常流利,如果你的基本情况属实”
哈德利教授顿了一下,其实情况不属实也没关系。
她口语流利,说各种专属名词丝毫没有磕绊;她研读了自己所有的文章,包括第二作者跟通讯作者的文章都读了;对hotair序列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对如何研究分子调控机制也很了解。
她的基础非常好,想法也有,剩下的就是在实验中证实或者推翻自己的想法。
这情况不可能不属实,就算不属实他也觉得这是个人才。
“我和我的团队欢迎你的加入。”哈德利教授道“你稍微等一下。”
哈德利教授起身去旁边桌上拿了个文件,回来道“你的成绩非常漂亮,我可以去找审核委员会,给你全奖,应该是6万每年。另外我的团队包括我在内有一名教授和两名副教授,能15个全职的助教岗位,这个等你来了可以跟团队的其余研究人员商量分配。”
“非常感谢。”
哈德利教授今天聊得挺高兴的,就又多说了一句,“你过来之后,一般第一年是个适应性的课程,我想你应该没有问题,一会儿我会给你发个书单,你也可以在网上先看看公开课。”
因为时差的缘故,顾棠是晚上十点跟哈德利教授视频的,一直说到了那边中午一点,也就是这边半夜一点,有人来敲门提醒他吃饭才结束。
挂视频的最后一句,顾棠还听见那边说“我招到了一个非常有想法,而且有药物研究经验的学生。”
很完美,顾棠也这么觉得。
未来的一周,顾棠都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的心情,跟人打招呼的时候都恨不得笑出酒窝来。
周一上午,一来照例是先交换八卦。
王晓凡道“你知道我周末看见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