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师去指点下一个学生,丁薇转头跟顾棠小声吐槽道“其实摘眼球取血才是能取出最大血量的,至少15。就是太残忍,我出来的时候,我学姐就说国外一般不用这种法子。”
“还有什么断头取血,脱颈椎处死,据说国外都要先麻醉的。”
顾棠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你忍住我老板跟我说了,一旦被动物伦理协会盯上,你的动物实验计划很有可能被打回来,你就没法毕业了。”
丁薇笑了一声,“我知道,我来的时候学姐都吩咐过我的。”
顾棠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原主的成绩不错,基础知识也很好,这给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了很多方便。
动物实操课还在继续上,不过学校自己组织的生物实验室安全培训很快就上完了。
顾棠订购了试剂,扩增了一批细胞冻存,有了自己专属的超净台跟实验台,还在液氮罐跟80度冰箱里各有了贴着标签的五个小盒子,20度冰箱跟4度冰柜都展了整整一层。
实验正式开始了。
分子生物学这个东西,真的很玄学。
多数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看不见。
比方构建质粒,基本上就是把几种透明的液体加到另一种透明的液体里,各种温度反应上几个小时,最后得到的依旧是透明的液体。
有时候想想就还挺玄妙的。
研究分子通路并不容易,尤其是这条线路上还有未知的因子。
顾棠的实验中心点是hotair,那么下一步就是要确定上游以及下游的关键性因子。
相对来说研究下游比较容易,那么第一个实验就是用探针标记hotair,然后看它在细胞内的富集和定位,之后上gstudon,找到跟它结合的蛋白,通过i跟ssectru等等技术确定候选靶点,再回去验证。
中间还得用到knockdon、knockout和exression等等技术,好在顾棠研究生做得就是rnai,这个对她来说相对容易。
总之顾棠是在第一年的圣诞节附近正式开始实验的,等到来年的春天,她才刚刚确定了这一通路在heg2细胞中的两个因子。
不过因为整个研究路线和流程已经很是熟悉了,所以后头的实验会越来越快的。
她跟哈德利教授汇报的时候,教授还专门提醒了她注意保密,研究出通路上一个新的因子并且确定调控关系非常难,但是验证已经研究出来的东西就很容易了。
哈德利教授道“学校有一门论文写作课程,你抽空可以去上一上了,你做得是开创性的研究,我不希望最后因为论文写作的关系被杂志社打回来”
他微微一顿,笑了起来,“不过如果你的实验真的成功,我想他们会请所有的编辑帮你润色论文的。你知道的,什么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等他们都会帮你改,只要数据没有问题就可以了。”
顾棠过年没回去,到了二月份,很久没联络的王晓凡给她发了消息,“公司关门了。”
她离开之后,跟原公司的人基本就不太来往了,也就是逢年过节发个群发的祝福短信的关系。
不过这消息来得挺好,顾棠正在等cr扩增序列,好进行下一步实验,连续高强度的研究工作,人是需要换换脑子的,正好借这个机会放松一下。
她很快回了消息,“上次不是说很顺利新来的硕士对发酵很有研究”
王晓凡“没错,他提议换了半固体发酵之后,产量的确上去了,但是问题是没有效果上动物基本没有效果。”
顾棠“没切信号肽”
王晓凡“不知道。他们开会讨论可能没有正确折叠成活性结构,说要换宿主细胞,但是时间不够了。真的是说关门就关门上周五还在做实验,这周二就结束了我现在都没缓过劲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