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拍了两天半,基本就是这几个人来来回回,后期就是人越来越少。
先是邻居们都不见了。
然后是杨玉蝉施无为马天保。
然后是金小姐。
然后是祝颜舒代教授唐校长张妈。
最后只剩下她和陆北旌。
拍这些戏的时候,柳苇常常会有一种庄周梦蝶的哲学感。
观众看电视剧,几十集就看完一个家族的兴衰,可是他们不知道,演员演的时候,可能几天就走完一生了,像是加速的走马灯。
演多了戏,真有种看尽人世繁华的出世感。
不过从摄影棚走出去,看到被晒得一片白的水泥地,感受到那下火的太阳和大风,就什么感受都没有了,只想赶紧跑回房车去冲个凉。
从前天到今天,她觉得今天上午拍完应该就结束新年了。
刚才拍的新年就是她跟陆北旌和赵书理一起过的。
头一次拍结婚的时候她还对赵书理这个人物感到陌生,没想到半个月不到,她已经可以亲亲热热的在场上喊他赵大哥了。
她喊“赵大哥”,陆北旌就自称“小弟”,赵书理的这个演员笑得油滑中不失亲热,亲热中不失客气,浑身的机灵劲不像演的,倒像是真有这么个人,就是他。
赵书理的人物来历,祝女士的回忆录中写得很清楚,她的丈夫苏先生的回忆录里写得就干巴巴的,一句国民党高官,蒋系。给说完了。祝女士就从此人的外貌开始写起剑眉星目,长鼻瘦脸,薄唇,牙长得不好,性格写他通身都是北京大爷的派头有无赖的神韵天生会当官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曾忘国忧。
前面多少贬损都带着亲热的讽刺,最后一句点睛之笔,把赵书理这个可爱的人就写得跃然纸上。
所以,赵书理这个演员,也是帅气的很,比起陆北旌更添一股豪侠气人家以前就是演大侠的,往前数二十年,比陆北旌更火。可惜只有一部片火,火完就查无此人了。
赵书理这个演员也不忌讳什么,就说他当时演完电视剧以后大火,走穴赚了钱,就回老家买房子准备躺平了,后来看到股市火就去炒股了。
柳苇
总觉得后面不用问了。
赵书理“唉,全赔了。”
然后就又出山了,但就再也没接到担主的片了,一直在二线配角里打转。
不过他也挺想得开的。
赵书理“其实我股市里赔得不多。我当时赚着钱以后,就给我家亲戚一人买了一套房,全买在一个小区里,图大家有个照应的。后来吧,其实没亏几个钱。”
柳苇“你老家哪儿的啊”
赵书理“北京啊。”
柳苇
她忘了,王导说选演员都是尽量贴近原角色去选的。祝女士回忆录里写的北京大爷,就选了一个北京土著的演员。
拍最后一场新年的时候,只有她和陆北旌。
柳苇要显瘦,就垫了肩,穿了大一号的旗袍,显得人更骨感一点。她再时刻收着脖子上的劲,吸着腮,骨感就更明显了。
他是不用演就很瘦,进剧组前后都在锻练,现在身上的肌肉更明显了,人也更瘦了。
祝家楼里窗帘换了,窗户挡住了,桌椅都在,上面的摆设全不见了,吃饭桌上也是空空几只碗,盘子里的东西也少了。
总体就是突出一个人少,物少,显得空旷廖落。
一群人在这个屋里不显屋子挤,两个人在这里就显得过分大了。
真是不用刻意去表现,情绪就能很快上来,气氛也很充足。
这样拍完了,上午的工作就完成了。
柳苇在房车里休息到一点半才回到摄影棚。
今天拍的很顺利,下午本来没安排,估计就是空出来的时间,防着拍得不顺,下午补拍用的。一般拍大场面都会这样,有时还会空出明天一天。不然拍摄计划安排得太紧太密,万一没拍好,第二天的人员物料都齐了,那就撞车了,别人不管,导演肯定会发大火的,审计也会骂人。
不过这种事在王导这里是不存在的。王导通常是给个大概,都是场务和副导追着他问“明天拍什么”,他就说一句“拍结婚吧”,或是“拍过年吧”,就给个大概。
场务和副导要是再问详细点“拍几天”
老头也很客气的反问“你说拍几天”
只要是场务和副导敢说出一个天数,王导就敢在这个时间之前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