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 第167章 二更合一

第167章 二更合一(4 / 6)

康熙因中后期的宽容和怠政,也在史书上被吹成了仁君。

若他现在按照头铁的性子继续施展“暴政”,他担心“清世宗”的名字就要落在康熙头上了。

说不准,康熙不但是“清世宗”,还会叫“清武帝”。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康熙也不是没想过这一点,他还真想让那群人老老实实领俸禄过活。

虽然没有八旗供奉,他们不是有赐予的田地庄子吗怎么就活不了当他不知道那群勋贵各个都有千万倾的良田吗

至于宗室,他都打算把皇子们封疆海外了,要内地的供奉干什么

康熙认为一点问题都没有。

从理论上来说,康熙所想的的确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关键是你这是要从对方手里抠东西出来,这已经无关理论,而是人心了。

胤礽只能加重了手中的力道,希望能给康熙松筋活血的同时,也能让康熙脑子里的热血回流,别脑子一热,真的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

胤礽认为,当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不是看着开疆扩土之功,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着每一个政策会给百姓带来什么样的苦难。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是他们不想打仗吗

就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能因为输棋就把堂兄脑子砸开花,导致藩王为儿子报仇叛乱的暴躁性子,你说他不想打仗

只是不能罢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在百姓生计还很艰难的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胤礽做的那些事,都在脑子中考虑过无数遍,确认不会对老百姓造成额外负担,才敢实施。

比如他哪怕在杭州杀得豪强们人头滚滚,老百姓的生计不会因为他杀豪强而降低,反倒是因为分得了田地而生活更好。

比如推广报纸,他只在京城推广,这样他才能保证报纸的成本不被摊牌在百姓身上;

再比如训练新军,前期是康熙内库出钱,后期是常泰这个海商头子在偷偷送钱。

可以说,康熙现在这么嚣张头铁,根本不担心国库问题,就是常泰和胤礽出海惯出来的。

胤礽当初咬紧牙关早早出海,就是为了打通商路,赚取更多的银钱和粮食,为之后改革做准备。

改革肯定会流血牺牲,改革也肯定会波及到无辜的百姓,一不小心就是生灵涂炭。

国家要有足够的银钱和粮食储备,才能有足够的机会试错。

可胤礽万万没想到,他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会被康熙肆意挥霍。

他和康熙执政理念的最大矛盾,就在于康熙只要保持大清大局稳定就好,胤礽关注点更细微,他希望最好尽可能的不伤害已经足够悲惨的百姓。

其实当封建王朝的皇帝,康熙比胤礽更适合。胤礽这样束手束脚,有时候反而会错失机会。

而且胤礽只是太子,康熙才是这个大清的皇帝。所以当康熙下定决心,胤礽只尽到规劝的责任,便一心康熙的政策查缺补漏收拾烂摊子。

最新小说: 大小姐来自地狱,夜夜有鬼来敲门 哈利波特之会魔法的我 闪婚千亿大佬竟是我同桌 三生石上终是你 元宇宙进化 叶风云陆一曼 仙君他有种田系统(快穿) 七零军婚:女特种兵她能一打十 无限:欢迎来到暗黑童话世界 星际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