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说一个字,傅坤心里就难过一分,看出来,皇帝对于他姐姐的死无法释怀,傅坤不想,这位征战杀伐的帝王,该当爱着姐姐的。
他长长吁着气,慢声劝道,“陛下,姐姐死其所,心中当无怨无悔,她在天之灵瞧见您这样,必会难过,陛下,您振作一些吧”
一行酸楚的泪皇帝眼角滑出,他不愿让少年看见他的脆弱,立即不着痕迹拂,别过脸,扬声朝吩咐,
“宣大皇子。”
等候的片刻,皇帝问起了傅坤在国子监的功课,傅坤一一作答,皇帝知这少年化悲痛动,越发刻苦读书,心中十分赞赏。
“姐姐当引傲。”
须臾,大皇子裴澄请见,皇帝指着傅坤与裴澄说道,
“们二人年纪相仿,傅坤大一月”原本要裴澄视傅坤兄长,思及自己与傅娆渊源,改口道,“他比学识广博,视他亲友”
裴澄自然理解把傅坤当做朋友,他常年被病痛折磨,身子不如傅坤大,也不如傅坤般容自信,听完皇帝之言,竟主动朝傅坤拱了拱手,“今后还请傅子多多指教。”
傅坤连忙朝裴澄行了大礼,“殿下何来此言,该殿下吩咐臣才。”
裴澄涩涩一笑,“我之命姐姐所救,我不必客气。”
两位少年相视一笑。
皇帝十分欣慰,赐傅坤令牌,着他大皇子伴读,出入宫禁。
再过数,皇帝又升礼部尚书韩玄太傅,正式命他在宫内设教坛,专职教授大皇子,三皇子及傅坤。
朝野闻讯,皆知这位傅家少爷了皇帝看,许多大臣分眼红,提出异议,皆被程康唾沫横飞给驳了回。
傅娆死讯虽未布,可少数臣心中有数,程康一直对皇帝不曾封赏傅娆而不满,这次见皇帝优待傅坤,已然悟出这位帝王的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皇帝这想栽培傅坤,以来告慰傅娆在天之灵。
往后,朝政清明,朝臣上下一心,再无大乱,唯边境时不时受戎狄侵犯,皇帝斟酌再三,将朝政交给几位肱骨大臣,带着数名心腹将领,奔赴北境,着一巩固北境上千里防线。
他数次返回,便三年之久。
这三年,朝中司礼监,内阁,督察院及各科给事中相互牵制,每有大决策,内阁并司礼监提督共议,再急送奏折关白皇帝,倘若无误皇帝只回复“可”,或有抉择则做出指正,再有锦衣卫刺探机密,暗中督视朝廷,三年内并没出大乱子。
皇帝几乎每半年回京一次,逗留时间不长,他已多年不留宿后宫,久而久之,他便起,将些不曾临幸过的妃子送回各府,加以抚恤准予出嫁,其他不曾孕育子嗣的宫妃,若想出宫,皇帝便着孙钊帮其改头换面,再行改嫁,皆赏赐丰厚。
到最后,宫里只剩下几位养育子嗣的上等宫妃,及少数无依无靠,也无嫁人的妃子,她们已不年轻,打算在宫里养老,皇帝吩咐孙钊与虞妃,不许苛刻怠慢,以后宫十分祥和。
唯独李嫔至今圈禁翡翠宫,不许出,朝中大臣也曾上书请求解禁,皆被皇帝给驳回。
自闻傅娆死讯,皇帝祭祀天地坛,祈求上苍护佑大晋,将年号改乾宁,而乾宁恰恰傅娆的封号。
这些年皇帝未提过傅娆,可冷怀安知道,他也未忘记。
子悄悄指尖滑过,来到乾宁三年四月初。
一月前皇帝御驾亲征在西北大败西域联军,将大晋疆土往西扩了足足五百里,疆域之广更古未有,旷世之功,朝野上书请求泰山封禅,自古封禅乃劳民伤财之举,奏折送至边关,皇帝扶颌长笑,道,无需封禅,只造一龙舟,于五月初五,乘舟朝东遥祭,此举既可向天地表功,亦删减繁琐礼仪,减少耗费,群臣称。皇帝在西北忙于军务赶不回来,此举大皇子与三位内阁大臣代行。
此事交户部与工部共理。
现任户部尚书乃内阁次辅李维中,李维中极善理财,又三皇子之舅父,朝野声望隆,自扬州疏浚运河直抵通州,正他之建议,此举连通了京城与江南赋税之地,解决了漕运之难,连带惠及了沿岸青州徐州一带,朝野称颂。
负责督造龙舟者,乃工部营造大监,号称当代鲁班的鲁之豫,离着五月初五只剩下二十,他急火烧眉毛,吩咐工匠夜赶工,可事故便在这时发生了。
四月初四夜,天降大雨,龙舟已造好一半,可龙骨却突然断裂,导致船体崩裂,上百名工匠跌落水中,死四人,伤者不计其数,此案震惊朝野,朝廷立即派刑部侍郎卢病,并督察院佥都御史谢襄奔赴通州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