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秒后,刘嘉实在忍不住,摘下眼镜,做眼保健操第二节挤按睛明穴,鼻梁给压得太难受了。
“习惯就好了。”店主安慰她。
不,我不想习惯,永远也习惯不了,好重啊
刘嘉去找了制作眼镜的工坊,问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把眼镜做得轻一点
他们想过,也努力过“但是度数高的人,镜片就是会很厚,没有办法。”
树脂镜片一时找不到可替代产品,镜框的重量应该可以减一减,那个塑料框,不装镜片放在手上掂掂,起码有后世两副眼镜那么重。
眼镜框也努力过,但是“再薄就会断裂,在高温下也变得容易破裂。”
“为什么不用金属”
“金属”眼镜工坊的工匠摇头,“没想过。”
眼镜框最早是用木框,后来在1917年,有一位演员戴着牛角圆框的眼镜之后,牛角框又成了流行。
此时各位民国大师们的眼镜基本上都是那种款式。
眼镜行业还是功能性产品,他们从不主动跟时尚挂钩,有演员带货,他们就跟风发一波财。
没有人引领风潮,他们就苟着做安稳日子。
刘嘉实在受不了现在的眼镜重量,她提出“我想用细一点的金属做眼镜框架,也不要这种圆圆的款式。”
但是,眼镜工坊不生产眼镜框,他们只是镜片和镜框的搬运工。
眼镜工坊只跟塑料厂有往来,想做金属镜框得找金属厂。
这不是问题,刘嘉手上就有合作的金属厂。
见到刘嘉来,金属厂老板如沐春风,ea是公认的给钱大方。
现在生意不好,挑剔已经不是客人的缺点了,只要有客人来就好。
俗话说的好爱钱,就要爱它的全部,包括挑剔的付款人。
“你知道有一种金属叫钛吗”刘嘉开门见山,她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一步到位,直接发搞钛合金眼镜框,轻便结实,多快乐。
老板愣了一下“钛请稍等。”
然后,他出门叫工程师。
刘嘉见他都没听说过,开始发愁,啊,不会吧,这个年代还没有钛
不一会儿,老板和工程师一起来了,工程师听说刘嘉想用钛合金制作眼镜框,皱起眉毛“不,这不可能。”
他说的是不可能,而不是没听说。
有戏
刘嘉忙问他为什么不可能,是不是因为贵。
工程师回答“买不到。”
这位金属专业的毕业生告诉刘嘉,现在外面卖的钛产品只有使用硫酸提取法做成的颜料钛白。
至于让它像一个堂堂正正的金属那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的。
至今都没有可以大量提取纯钛的方法,纯钛只存在于实验室,非常稀有,不会拿出来卖的。。
工程师继续说“而且钛也没法加工,因为”
被各种专业名词说得头晕脑胀之后,刘嘉领悟了钛金属加工的两大难点第一,难切。第二,难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