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杜邦公司不是不会提炼,只是想不到。
在21世纪,一个公司别说要加主营业务,就连新开一个项目组,都需要反复论证,从运营到财务到销售,层层审批,要是其中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且其他人认为异议有效,那这个项目也不能立项。
尽管20年代的杜邦公司还没有等级森严到这个程度,不过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巨大的区别,几位高管必须全体通过才行。
爱德华已经把刘嘉的意见交上去了,但是杜邦公司还没有看出为什么要把公司资产挪去做袜子。
火药、尼龙袜这跨界跨得也太猛了。
众所知周,步子太大会扯到蛋,万一把公司给玩垮了,那没法跟股东们交待。
于是,高层表示再研究研究、讨论讨论。
听见这熟悉的官腔,刘嘉知道这代表着没戏,但是她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她决定亲自去一趟美国,说服杜邦公司的人,顺便拜访几位美国的客户。
从法国坐船去美国,中间要用一星期,可是时间再久,还是得去,不然杜邦公司的人就一天天赖着不干活,非得过十年才动一动。
刘嘉在跟宝马公司的工程师聊产品进度的时候,顺便吐槽了一下为什么现在欧美之间都没有飞机可以飞。
没想到工程师说飞机是有的,但是没有人敢飞。
“诶”欧洲与美国之间隔着一个大西洋,现在的技术已经牛逼至此了吗没记错的话,二战的中途岛战役,美国飞行员从珍珠港出发,去攻击日本港,油都不够回来,只能在中国降落。
不过刘嘉又想到,德国在凡尔赛条约后一直在装小绵羊,但其实从没有真正让航空事业停滞,反而以飞行训练学校的名义,该造继续造。
这架飞机就是战前组装的,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从柏林直接起飞炸美国。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了保住这套设备,现在这架飞机被改装成了空中邮政飞机,本来是想保存有生力量,结果德国穷的要死,连航空煤油都烧不起了。
兴登堡政府舍不得这架飞机,只是如果要是它再不飞,这套设备就要变成废铜烂铁。
跟德国没什么仇的国家没有购买需求。
英法想买,可它们跟德国仇深似海,始终谈不拢。
见到一个中国人愿意出钱买,他们很高兴。
他们很认真负责的告诉刘嘉飞跃大西洋的难点“按现在的时速,飞机要在天上整整飞34个小时,这对飞行员的身体要求非常高,他需要保持34小时都能清醒,否则会出事故。”
既然至今没有人飞过大西洋,那这套数据也只是理论值,一切的提醒也只是通过过去的经验预估。
“你们有愿意飞大西洋的飞行员推荐吗”刘嘉问。
对面表示没有,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作死呢。
飞机报价8000美元,在经济不景气的德国,单引擎的飞机卖八千美元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刘嘉最大的烦恼是买得起,养不起,停哪儿啊,保养要多少钱啊
关键是谁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