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水果全是优点,口感好、卖相好、个头均匀,那些想挑挑拣拣的都无从下手,最后都变成了挨着拿。
嫌价高的人每分每秒都有,不缺,上来就跟他砍个三毛四毛,骆常庆摆摆手认输,不费那口舌争执,留出精力关照正在挑鸡蛋赠品的顾客不好吗
接触的人多了,什么情况都会遇上,还有找他买鸡蛋的,要十斤,问能不能送一个苹果
鸡蛋也卖,他收的多,这边一斤鸡蛋能加两毛八,但是低于十斤不接单,并且不送苹果,每天限售五十斤。
剩下的主要还是用来配合苹果促销。
有鸡蛋没鸡蛋差别还不小,十斤和二十斤的销售量最好,几乎持平。
二十斤送五个鸡蛋,有个头大点的,都快一斤了。
关键也是苹果放的住,可以慢慢吃。
而且,肯在问价后留下来,站在那里衡量价位和数量的,自是具备一定的购买力,否则听完价格也就直接掉头走了,一个字都不会多问。
要说这两天也有让他郁闷的地方,他在铁路宿舍区外头支着车子卖苹果的时候,有个黑面皮、头发打缕的大妈跟他砍价砍不下来,一气之下把他举报了
当然,举报是骆常庆的揣测。
他是看到那大妈神色激动的带着几个红袖章往这边走,还远远的对他指指划划,他就觉得最好还是暂避锋芒比较合适,骑车跑了。
不能大意啊,他这果子品质是不错,可也来源不详,万一对方真是来找茬,又真揪着这个不放,他浑身是嘴也没法开脱,他失去了一个据点。
但整体来说,算不错。
除了卖水果,骆常庆还逛了逛这边的旧货市场,淘到两把他认为、应该是黄花梨的椅子,都不是全须全尾,回去找人修补修补也能用。
还淘到几本旧书,准备留着路上解闷。
家里,骆听雨她大姨一家问着过来了。
就是这条胡同太窄,拖拉机开不进来,停在了胡同头上。
那天骆常庆回去还债的时候跟大姨子说了他们在津店的住址,正好赵海亮今天在津店附近有个活,就开着拖拉机,拉着文梅还有四个儿子来了。
不过赵海亮跟他大儿子赵为国和二儿子赵为家不留下来吃饭,这俩小子一个十七,一个十五,让他俩给自己打下手,一会儿去干活。
光把文梅和老三老四留在骆听雨家里。
骆听雨重生后还是头一次见大姨的大表哥和二表哥。
大表哥赵为国今年高考,今年落榜,这之后就开始跟着大姨夫学开拖拉机,给人家拉货,后来又学了货车,刚开始给人家干,慢慢的自己开始跑长途,最后干起了物流,开了个小物流公司。
二表哥赵为家学习不错,将来会考上本省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
四个表哥里头,就属赵为家最像文梅,小骨头架子,体型偏瘦。还不是后来那个梳着三七分,戴眼镜的赵老师,此时的赵为家还是个青涩的邻家少年,有点二。
面对只有三岁的小表妹有些不知道怎么打招呼,只会冲着她咧嘴笑。
赵为家盯着骆听雨,拿胳膊肘拐拐自家老大,悄声道“长挺胖的”
赵为国点点头,眼睛也看着骆听雨,道“嗯,比咱亮叔家那个肉乎。”
仰着头正打量年轻版表哥的骆听雨气闷“我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