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青算计着,道“给他姥娘谁的扯一块,给他爷爷奶奶扯两块,还有他叔爷爷,咱正好带回去答复下人情。”
又笑着小声道“关键是真便宜。”
骆常胜一听,分完剩不下多少,咬牙道“多买点,下回还不知道啥时候再来,捡那些好看的多扯上点。”
他悄悄指了指那堆布“你瞧见没,百货大楼有的花色他们这儿也有。但是他们这儿有的百货大楼没有啊,咱那边肯定也没有。”
两口子越说越动心,留出未来几天的饭钱,又给哥俩买完球鞋,最后剩下的都扯成了布,心满意足的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的行程安排的也很紧凑,等到单位的车返程,才带着一堆布跟着回了津店。
到家后就先量上一块去了娘家,跟她娘说的口沫横飞“省城不愧是大地方,有些东西比咱集上还便宜你是没见过人家那百货大楼,比咱津店的百货商店大多了你没见人家那电车,就在市里头转”
她娘脸色其实并不好看,就这两天工夫,她可是听说了闺女她石安村的小叔子一家也出去玩了,人家去的首都,不光把娘带上了,还把丈母娘和丈母爷带上了。
自家闺女跟女婿,连提都没提。
好在还算有良心,扯了两身衣裳,一床被子里,还买了双布鞋。
第二天上班,刘美青一边给职工们打饭一边跟同事说着“我跟你们说,你们哪天要是去省城,买东西就去雨言服装店,那儿东西不光全,还便宜,要不人家店里忙,人来人往都不断呢,估摸着得挣老些了。”
又道“我两边比价了,卖的确实比百货大楼便宜。”
端着铝制饭盒排队的赵为国听着,探头看了一下,眨了眨眼,没说话。
今天下班刘美青早走了一个来小时,到家后匆忙拿上两个小包袱去了公公家。
这回是分着的,她心里门清呢,知道公公这边借不上力,就给两位老人扯了两块蓝布,给公公和后婆婆一人买了双布鞋。
进门的时候装看不见后婆婆眼角的淤青,说了会儿话又去了叔叔那边。
给叔叔和婶子送的的确良,又说了说省城那边的见闻。
这边的婶子听说她去的省城,就道“你那头的小叔子不是在省城你们这回去是在东城他那头的小叔家住下的”
别看刘美青私底下骂骆常庆能翻着花儿的骂,但有时候她挺会拿骆常庆抹和面子的,闻言就用很随意地语气炫耀道“没有,他们一家去首都玩了。”
仿佛她跟着了似的。
这头的婶子就有些惊讶“去了首都啊”
“可不是,那头他小叔能跑着呢。”刘美青拿过婶子纳的鞋底来看,大赞,“婶,你纳鞋底的手艺可比我强多了。”
“咱这边反正没有卖的。”
啥玩意儿药酒啊,刘美青听都没听说过,就道“别指望他小叔认识这个,别说到了首都,你就是放他眼巴前,他都不认得这种好宝贝。”
她婶子有点失望。
刘美青没敢接别的话,药酒骆常庆肯定不认识,倒是那稻香村点心她知道,廖春华去一趟,咋着不得买点啊
她去要是要不回来,叫那头她姑去。
亲闺女能不给上盒
在这边吃了饭才回的县城。
骆常胜没去,他请了两天假,剩下那几天都是跟人家换的班,他倒不是一次性还上,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分批次还,这也累的够呛。
在矿上的时候他干的时间长,调了好几次工,最后活也不累。
水泥厂那边他刚进来,又不懂相关的技术,只能从最底层做起。刚开始那两天每天回到家到头就睡,连饭都没力气吃。
这两天稍微适应点了,但也架不住时间长,到家后累的坐那里不愿动弹。
晚饭还是家里老大糊弄着做了点儿。
就着咸菜倒也能咽下去。
见刘美青回来,忙问那边的情况“爹跟娘挺好吧咱叔咱婶咋样”
“都挺好,没见着咱叔。”刘美青就把婶子的话跟骆常胜说了一遍,最后道,“那啥酒你听说过吗”
骆常胜摇摇头“首都的东西我哪儿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