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那宫女被带到了西苑,此人也不傻,自然看出端倪,便想趁机下手,谁知这边早有防范,以至于功败垂成。
这说法也得到魏王的赞同。
这两天魏王只出现了半日不到,还是有事要议的情况下。经过这次,无双又发现了一些魏王和纪昜相处的端倪,每次若有什么任务什么危险,需要纪昜出马,事后魏王总要容忍他一些。
三日后,无双等人收拾收拾回太子府了,而接下来果然和纪昜说得一样,他又陷入忙碌之中。
正确来说,应该是魏王陷入忙碌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太和帝和魏王这次能提前洞悉秦王意欲谋反,除了二人早已派人多方监视以外,秦王妃的父亲方绪方尚书竟然也出了不少力。
按理说方家乃秦王岳家,应该跟女婿站在一起,毕竟秦王若是成功,方尚书就是未来的国丈。
偏偏方绪也不知是如何想的,不光一改之前积极帮秦王争储位的样子,反而当了奸细。秦王是如何布置的,又联合了谁,举凡他知道的东西,都一股脑地提前找太和帝告了密。
这才是这次秦王被算得这么死的原因。
“那他是怎么想的啊就是为了能把女儿接回去”
无双十分不解,若说方绪不爱权势地位,自然不可能,真是清高之人,当初不会把女儿嫁给秦王,那到底为何这么做
“有句俗话,文人造反,十年不成。指的便是读书人只会纸上谈兵,又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够果决。这些文人毛病一大堆,但他们也不是真一无是处,例如他们忠君的思想。”魏王道。
在方绪方大人的想法里,争储位是理所应当,若无晋王横插一脚,秦王是名正言顺的长子,储君之位自然该他来坐,所以他带着人跟晋王一系跟赵王一系斗了多年。
争储夺嫡乃规则以内的事,并不违背他从小接受孔孟之道的忠君思想,但若是谋逆、逼宫,这显然超出了规则以外。
方绪是文人,自然明白倒行逆施、冒天下之大不韪有什么后果,什么是乱臣贼子这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重点是人人得而诛之
也就是说,谁都可以来吐你一脸唾沫,谁都可以来杀你。
他不是没劝过秦王,劝他忍耐。
赵王为何还没回来汉王为何闭门不出说不定就等着有人按捺不住动手,他们好坐收渔人之利。
你就算逼宫了得逞了又有何用就算你控制了京城,别人只要有个光明正大的名义,自然可高举诛杀乱臣贼子、靖国难的大旗,召集军队进京讨伐你。
是时民不聊生不说,还遗臭万年。
方绪可不想当乱臣贼子,更不想在史书上遗臭万年,只可惜秦王根本不听他的,反而嫌他瞻前顾后,所以他才会直接倒戈。
说是为了女儿,不过是文人一贯的谦虚,不好标榜自己如何忠君爱国。
显然这点子谦虚被太和帝领悟到了,其他朝中大臣也领悟到了,因此方绪这一次非但没被牵连,反而风评直升,连坊间都流传着方尚书大义灭亲的事迹。
秦王妃自然也被允许和离归家,方家算是秦王一系中,唯一能够全身而退的。
最惨的要数孙贵妃和孙家,孙贵妃直接被贬为了庶人,幽禁冷宫,孙家成年男丁一律被斩首,未成年的男丁和女眷则被流放。
这其中还有个人得以脱出生天,回了本家,那就是郿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