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女荣耀皆受天家所赐。除去先祖留下的基业,臣女并无珍宝可献于陛下。故只能斗胆,将天家所赐珍宝还于天家,求陛下一个开恩,一个怜悯。”
皇后叹气,“德惠姬君,你这又是何苦即便他们不读书,日子也不会差哪去。”
“皇后娘娘,民间有句俗语叫作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一个读书人若不能为君父所用,一个武将若不能为君父守国门,必是遗憾。外祖家最小的孙儿尚在襁褓中,来日长大,不能行举业不提,还要处处顶着犯官的名头过活,臣女想想,那实在太可怜了。稚子无辜,求娘娘怜惜,求陛下开恩”
天子依然没说话,可平静的表面下此刻却是波涛汹涌。
德惠姬君此人到底是真君子亦或是
再想想,似没有必要。毕竟张昊卿只是张氏的父亲,与她并无血缘关系。她什么都不做,也不会有人说她。倒是左林
难道是左林让她来的
天子稍稍一想,便在心里冷笑了声。自己这些臣子啊,在官场混久了,都早已不负昔年的纯粹。
左林辞官,自己未挽留,怕是已有诸多想法了。自己不敢来,便让立了功劳的女儿来,这老狐狸
他审视着左玉,许久后问道“听闻你师从许明知,朕且问你,什么叫仁”
左玉愣了下,随即明白过来。自己的回答如果不能让天子满意,那张家该倒还是得倒,搞不好自己也得搭进去。
不过,机遇与风险并存。
这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去诠释“仁”的标准是怎么样的。这问题的关键在于得触动提问的人。
她想了想天子的经历,心里慢慢有了主意。
她抬起头,福了福道“回陛下,臣女觉着仁的本意应是感同身受。”
“哦”
天子挑眉,“说说。”
“唯。”
左玉应道“世上所有的不愉与恶,皆因私心而起。若能感同身受,那么罪与不悦也会少许多。陛下,若君王与为官者能心系天下百姓,能与百姓感同身受,必能体谅百姓的艰辛;体谅到了百姓的不易,必会努力治理天下,故而,君臣系民,为天下计,为百姓计,此为感同身受,是仁。”
左玉慢慢地说着,“同理。儿女知父母养育艰辛,能与父母感同身受,孝道自成,此为仁;为师者与求学者感同身受,知求学不易,无私教授此为仁;学生感念师者教授之恩,感知教授不易,尊师重道自成,此为仁。”
左玉福了福身,“陛下,臣女愚钝。臣女觉着仁之一字的关键在于感同身受。能感同身受了,便不用再去背那些大道理,仁会在心自成;心有仁,行有义,行事说话自合圣人教导,无须再求援外力而自得圆满。”
天子沉默了。
过了许久,才喃喃道“感同身受吗”
“是的。”
左玉道“臣女斗胆,自觉若人人能做到这点,那大同也不用刻意去追求,大同自会来的。”
天子沉默了。
他想起儿时,那些为了保护自己而死去的人
他们中有许多都只是普通的宫婢与小太监。他们大字不识,他们未受过圣人的教导,但他们却一次次帮了自己。
那时周贵妃风头正劲,父亲一直想立周氏的儿子为皇太子。只要不傻,都知道该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