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天才的设想,都在实施这一步折戟。
巨大人形战斗机器人,老早就有人提出来了,用于在城市中,阻挡住怪兽,把破坏范围降到最低。
想法很不错,却不具备实用性。
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承受不住与怪兽战斗的激烈碰撞。
这个问题,哪怕是到现在也没能解决,八尾博士虽然是天才,但天才也是术业有专攻的,他擅长的领域,并不包含材料学。
所以,八尾博士能做的就是给出可行性设计,至于如何把图纸变成实机,那就要看工厂能否把所需的零件生产出来了。
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吧。
不管你有多么的天才,尽管你的想法非常的超前,但一旦要把理论变成现实,就会涉及到木桶效应,也就是最短的一块板,决定你要制作的木桶能装多少水,哪怕只是有个洞、有条缝,都无法让这个木桶完美无缺。
g-r现在就是这样,设计图没问题,很快就能搞定,可能承受数万吨甚至更高级别碰撞的材料却成了老大难。
按照八尾博士的设计,g-r在变形为战斗模式时,尾部的喷射口将移动到背部,用来推动机器人快速移动,而机翼和机腹的喷射孔,将移动到四肢,从而让处于机器人模式的g-r,在挥拳踢腿时,能够来个"氮气加速",通过f=v这一公式,来增强g-r的攻击力度。
这就对制造g-r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千叶诚目不转睛的看着八尾博士团队搞出来的cg动画,待攻击单元展示完毕后,千叶诚才开口问道:“除了拳脚,还有其他的攻击方式吗?”
“暂时没有。”八尾博士摇了摇头,道:“目前的话,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造出来,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来收集数据、积累经验,然后再安装武器装备。”
这也是八尾博士的一贯做法,当初测试新麦克斯动力系统的白雪号,就是一架纯粹的试验机,哪怕勉强为之,也只能装上五枚导弹,再多就一点空间都挤不出来了。
说白了,就是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谈精益求精,属于步步为营,一点都不激进,这也是千叶诚拉八尾博士入伙的原因,在这个宇宙人频繁出没的世界里,步子迈的大了,可是会吃大亏的。
随后,八尾博士开始讲解为何暂时没有考虑加装武器装备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空间被其他设备给占满了。
原先的飞燕二号,就是纯粹的战斗机,只需要考虑在空中飞行姿态就行了,可一旦变形成为双腿站立的机器人,就要考虑稳定和平衡了,因此要给g-r安装陀螺稳定器;还有机器人的话,全身的关节自然要灵活一些,要是太僵硬的话,岂不跟僵尸似的,因此要加装一二十台超扭矩驱动器,用于变形和驱动。
这加点设备、那加台仪器,重量就这么上来了、空间就这么被占了,再加上本就是用作验证和测试的初号机,并不是用于实战,于是八尾博士干脆就不考虑安装武器系统了。
虽然有这有那的问题,但飞鸟信还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哈喇子都快要流下来了,属于越看越喜欢,可惜现在就只能看着,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摸不着更别说亲身体验的驾驶了。
这让飞鸟信倍感遗憾,恨不得有个时间控制器,好把时间拨快,最好眨个眼的功夫,就跳到了g-r投产甚至列装的时候。
讲完了公事,八尾博士关掉了ppt,坐在了千叶诚旁边的椅子上,道:“这东西可是老早就被泄出去了,估计整个tpc都知道,我们在造巨大机器人了,我这也算是老骥伏枥了吧。”
原本,因理念不合而从宇宙型战舰开发小组中退出后,已年过花甲的八尾博士就想干脆退休得了,眼不见心不烦,让他们随便折腾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