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这个称号其实有些讽刺,因为当今圣上昏庸无能,并不爱处理朝事,沉迷于享乐。
其实这也并不太怪他,因为他被养废了。
这事还得从先皇时期也就是圣上的父亲说起,先皇在位的时候,明帝不过是最不起眼的最平庸皇子,正是如此,他才被太后选中,被扶上了皇位。
太后是个极有野心的女人,把控朝政十来年,皇帝从十来岁的少年郎也变成了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他早就认命自己是个傀儡皇帝的事实,所以也根本不喜欢处理朝政,每天吃喝玩乐,偶尔还要南巡一番,等着母后从自己的孩子里挑选一个苗子作为继承人培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太后得了急病,在前两年去世了。
太后没了,最懵的其实是皇帝。
他早就已经习惯了在太后的阴影之下生存,没有任何
对于权势的野心和,也不知道能怎么样才能把朝政处理好,而且他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早就习惯了被人前倨后恭捧着生活,根本听不进去逆耳的忠言。
于是他做什么事情都由着性子来,分不清好坏,总之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十分不按常理出牌。
他卡在了一个昏君与暴君之间的界限上,民间颇多怨言,但却也没到过不下去要造反的地步。
由于皇帝热爱享乐性子,宠幸的亲信必然不是什么忠臣,而是一群弄权之人。
原主就是奸佞之一,有名的权臣。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利欲熏心的人物,做奸臣也没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不过爬到这个位置上他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如今这个病怏怏的身体也是因此而来。
原主是个京城小官的儿子,文不成武不就,按理来说,应该庸庸碌碌一生,不过他并不甘心于这样的生活,让家里人给他谋个好差事。
那时候太后还在世,正好传出了她身边亲近的大太监陈和要收干儿子的消息。
原主察觉到了这或许是他的机会,便没脸没皮地上门,跟在人身边打杂做事,一口一个爹爹叫唤。
能养出原主这种性子,原主爹娘当然也不是什么根正苗红的人,反而觉得自家孩子非常的努力,即使身边人羞辱嘲讽也不以为意。
原主最后入了陈和的眼,脱离了家谱,记到了大太监名下,成了他的儿子,也跟着进入了权力漩涡。
真正让他进入权力中心是太后死的那年,身为太后身边一把手的陈和,在太后死后也遭到了其他势力的针对。
亲王请宴,一场鸿门宴,一杯不得不喝的酒,陈和骑虎难下。
原主便说他爹酒性差,代他喝了那杯酒,出了门在马车上便开始吐血。
其实原主根本不知道那是一杯毒酒,但其他人都清楚。
陈和因为儿子差点为自己死了而大受感动,让太医全力救治原主,捡回了原主的命。
原主也因此落下了病根,需要喝药吊命。
但他也因此进入了权力中心,被带到了圣上面前。
皇帝非常信任太后,因此也非常信任太后身边的人,原主是陈和的儿子,在他这里就很加分。
再加上原主本来就是个很会逢迎拍马的人,他都能做出在有爹有娘的情况下跑去认太监做儿子,哄皇帝更是不在话下,摆出一副为皇帝是从的模样,大大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也越发信任他,他的地位水涨船高。
半年前,陈和的身子也开始不好,他预感到自己可能活不了多久,所以也在努力地为原主这个儿子铺路。
他将自己手里的势力一点点转到了原主的手里,让原主兼任内务府总管,这一点可让不少人眼红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