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等那些管事们一走,接下来的活她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比如下面的人来问,庄子上的粮食都收了,接下来空着的田里该种什么,种多少,哪些人种,她们一问三不知,查往年的旧例,往年的旧例竟然没有最关键的人员规划部分,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比如下面的人又问,过去对庄上庄户是每人每户给多少口粮其余上交,但是今年某某某某地都分给流民兄弟种了,一个流民就占了五十亩地,以前的庄户要减少口粮吗流民兄弟又收多少粮呢
这个女官们知道了,来时女君交代,流民兄弟是自己人,都要编入正经户口,按律交税就行,而且过去税法严苛,咱们流民兄弟按新的税法来成年人每人每年需要交二石栗或三石稻;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人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果不服役,每天就要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
十八岁以下的孩子、残疾人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交税。
此外还有补充,如果家里有小官,又看官的大小,可以免一定数额的税。
听到这里,连前来找女官麻烦的小管事也心头火热起来了,当官能免税,免多少呢
女官这时就拿出女君写的税法出来了,官有九品,每品能免不同数额的税,女官照着税法上面写的数额一一念过,最后看着面前的小管事“你现在是无品。不过,无品的小吏也有免税额。”
“免多少呀”小管事自然知道自己当然算不得真正的有品官,但是能免税就行啊。
“你免不了。”女官道。
“我为什么免不了。”小管事急了,“我们都是田庄上管事的,现在都为首领们办事,现在汝南没了太守,首领们就是实际上的太守,那我们这些管事的当然也算小官,我为什么不能免”
“我们的官要考的,你没考过,不算正经官。”女官淡定道。
“啊”小管事呆了。
“别的不提,你识字吗我们考试,最低的要求就是识字,只要考过了,就能算正式的官员了,我就考过了,还是高分,所以我虽然也无品,但是我免税的数额就比别人的要高。”女官又道。
“我当然识字,你把你的书给我看看,我不信。”小管事当即就要展示一番自己的本事。
但是等女官淡定地把自己手上的书给对方看,对方顿时有点拿不准注意了“这这我好像认得一些”
“全都认得”
“但又不是完全认得。”小管事接着道。
“那不就得了。”女官淡定地把书拿回来,“你要是想当义军手下的正经官,想免税,就得学义军的字。”
“可可这天下难道还有谁单独弄出一家的字的吗”小管事拿不定主意了,他虽然所受的教育并不算高深,但是他活这么大,也还没听说过有另一种写法的字的。
“规矩就是这么个规矩,你要是想免税,就学,不想免税,就算了。”女官一脸不近人情。
小管事只好问“那如果我想学认字,要怎么做呢”
“等着吧,最多到明年十月,你们各个庄子上就该有识字学堂了。”
小管事松了一口气,想起什么,他又赶紧问“这学堂,收束脩多不多大概收多少啊”
“这我就不知道了。你放心吧,肯定是庄上大部分人都交的起的价格。我们那位院长啊,有心要让治下大部分百姓都识字呢。”
小管事不太相信地笑了“你们院长可真有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