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同样的,商人们也习惯了各地统治者们对商人的重税剥削。
不过他们之所以敢带着货物前来,就摆明了不怕重税,因为南北之间隔阂太大,市场缺口太多,货物利润太高,即使淮南贸易区要收非常高的税,他们也仍然有巨大的赚头。
但是当商人们带着货物沿着官道进入淮南境内,准备在官府处登记货物,接受检验,迎接他们的竟然不是淮南官府的重税。
“什么此地货物不收税”商人们惊呆了。
任谁都知道,在这种南北胡汉相对的乱世之中,想要建起一个敢让南方商人和北方商人都进入做交易的贸易区,背后需要多大的能量,淮南的官府不收税,那他们靠什么吃饭靠爱与和平吗
“当然不是。”守在路口的小吏咧嘴一笑,将此人带的商品和人全部用笔记在簿子上,然后对此人一笑“这里距离贸易区还有一段路,等您到了就知道了。”
商人狐疑地招呼商队中的人把货物重新整理好,临走前,他眼睛往小官的桌上一扫,发现他在簿子上写的字好像格外不同些。
此时的大部分商人其实也不识字,买卖商品主要靠口算和心算,但是像他这种敢带着大批货物出远门的,大抵都有雄厚资本,家学渊源,哪怕不是读遍四书五经,也要认识大部分的常用字,以免出去和人签个契约冷不防被对方卖了。
但是这人哪怕是倒着看,惊鸿一瞥,也觉得对方簿子上写的字不是很对劲的样子。
“劳驾这位官爷,我能看看您给我登记的货物是怎么写的吗咱们小地方出来的,没见过市面。”商人咧嘴,笑得一脸憨厚,私下则是偷偷递过去一小块银裸子。
“哟,你也识字啊”小吏一扬眉,脸上浮现一丝本地人的得意来,大方地将登记他信息的这一页簿子倒过来给他看。
“小的以前学过,略识得几个字。”商人笑笑,低头往小吏的簿子上一看,顿时更蒙了。
他说自己只略识得几个字当然是谦虚,他是他们家这一代里认字最多学得最快最好的一个晚辈,不然也不能被长辈们寄予厚望,做第一波被派往淮南自由贸易区打探的代表。
但是他瞪着眼前那簿子上的字,再看看眼前那小吏一脸自信骄傲的脸色,忍不住在心里想我的个乖乖,我识字多,你别蒙我啊,这是真字还是假字怎么我像是都认识,又像是一个都没见过呢
作者有话要说一开始,外地商人略识得几个字罢了。林妹妹语气
看完登记小哥的小本本,外地商人也许我真的只略识得几个字怀疑人生语气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糖糖蒸蒸43瓶;56632839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