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章斥责王若彩在自己的母族王家被谢恺攻击的时候不前来相帮,等到建康城破,才姗姗来迟,居心叵测,不忠不孝,既不配姓王,更不配占领曾经的京城建康。
世家们的文章口号渐渐连成一片,中心思想就一个,王若彩发家依靠的是王家,最大的优势也是王家,如今王若彩背叛了王家,就不配姓王,更不配继续掌握江北的军队,应该脱簪披发,到长江边向北谢恺屠灭的王家全族几千口人自杀谢罪,不然就会留下千古的骂名,天下人的正义和道德也绝对不会放过她这样害死自己全家的叛徒。
这些文章从武昌开始向四周流传,原本按照武昌城内诸世家们的想法,他们的绝世文章一出,整个江南的文士们都应该像闻到肉味的狗一样扑上来赞美才是,毕竟过去的多少年,他们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这一回,江南的豪族们对他们的应和寥寥无几。
好在还有江右的豪族们帮着吆喝,有卢公子在武昌城内为两边的人牵线搭桥,武昌世族和江右豪族的联盟很快就拉了起来。
自二月十二日开始,江右原本自发归降陆瑶的江右豪族都以“帝在武昌”“陛下在哪里,我们的忠心就在哪里”“我们的忠臣永远跟着陛下走”,流着泪“遗憾”地脱离了陆瑶的江右小朝廷的控制,宣布倒向武昌小朝廷。
同时,随着武昌城世族们的文章逐渐流传到江右豪族们手中,众人更是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指着文章中的话对建康城指指点点
想不到你们母女俩竟然是这样的人我们以前都是被你们虚伪的假面具骗了。好在我们已经重新回到代表着正统的陛下手下,和正义忠臣的世族们待在一起,不然一定染上你们母女的污浊之气,被全天下人嫌弃。
一时间,从武昌到建康,处处都有人在议论王若彩不配姓王的事,而随着舆论的发酵,过去被踩到尘埃里的万恶之源王继,又重新被扶了起来。
死去的权臣才是好权臣,当他一死,过去他所做的那些恶事似乎都变得可以原谅起来,他纵容世族欺压建康周边百姓不是纵容,而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他杀谢氏全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因为谢氏全家都谋逆看谢恺后来带兵破了建康城就是证据
而他控制年幼的慜帝更是大格局中的大格局,这是因为王继一心怀抱着对南帝的君臣之谊,宁可自己背上骂名,也要好好替南帝管好他留下的江山,替他带好他留下的子嗣,一切都是为了江南,一切都是为了建康,一切都是为了他们未竟的事业,夺回属于汉人的疆土
你们都忘了在胡人攻破长安和洛阳,先后掳走废帝和太子时,王继是如何力挽狂澜报下我大晋的江山了吗你们是忘了王继如何为了大晋的国祚鞠躬谨慎死而后已了吗
你们什么都不懂,你们只知道喊自己委屈殊不知王继遭受着远超所有人的委屈他喊了吗他哭了吗他没有他一个人默默承受了一切
一夜之间,王继就从一个被千人踩、万人踏的奸臣大魔王,变成了诸葛丞相在世成了默默背负一切却惨遭迫害的委屈大贤臣而王家,更是摇身一变,成为顶级名门中的名门,世族中的世族,所有的世族都要为这个家族平反,所有的世族都要为这个家族叫屈。
而曾经屠戮王家的谢恺已经被武昌城里正义的世族们杀掉了,现在王家唯一的仇人,就是它曾经的疼爱的族人,如今的王氏叛徒,亲眼看着王氏被屠族却袖手旁观,甚至在事后吃人血馒头占便宜的人王若彩母女
身为一个妇人,王若彩何德何能在江北拉起她的大军,成为江北人人敬仰的扬州刺史,镇北大将军还不是靠王家,靠王继的一手扶持
她的女儿,如今就驻扎在建康的霍思城,更是个超级冷血的白眼狼,当初她去建康,王继对她多好啊,派王芸亲自出迎,又让她入国子监,事事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在建康有多风光,不都是因为王继的宠爱
可她转眼就能看着王氏满门被屠,看着曾经和她交好的建康城内诸世族被谢恺欺压俘虏,看着满建康城的百姓被谢恺的大军抢掠,而这一切,她本可以阻止
她不来,就是谢恺的帮凶。
甚至人家谢恺还师出有名,和王家有血海深仇,可你霍思城不来,就是恩将仇报,连谢恺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