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傅在给生姜切片,让叶璃去称十斤瓜子,然后用筛子把瓜子的杂质筛去。
旁边的确放了一把杆称,上面有秤砣和一个弯钩。
叶璃不好意思道“师傅,我不太会用称。”
她穿书前见过超市里放的都是电子称,这种传统的称她也就是在菜市场买菜大爷那里见过,但一次都没接触过。
“不会用称哪行这以后卖瓜子都要用到的,你看看这上面的标记,这把称最大称二十斤,这是五斤,这里是十斤”赵师傅给叶璃说了一下怎么用称,叶璃用心记下。
赵师傅又换了一把小提绳的量程,“这把称最大称五斤,这里到这里,是一斤,这里到这里,是两斤”
叶璃很快就摸清了杆秤的原理,自己用大杆称试着称了两斤,赵师傅掂量掂量,分量没错。
叶璃见分量没错,又称了八斤,凑足十斤。
称好后就去给瓜子筛瓜子。
她想,她炒瓜子的时候可没有筛瓜子这一环节,直接洗了就倒锅里煮了。
这就是差距啊
叶璃筛瓜子筛得很认真。
这得益于她外公从小的教导,做事就像做人,要踏实要认真。
叶璃将筛好的瓜子给赵师傅看,赵师傅用手翻了翻,点了点头,让叶璃把过好筛的瓜子放冷水里清洗干净。
叶璃拿院子里头洗。
赵师傅家有自来水,拧开水龙头就能用,这方便很多。
用了好长一段时间从井里挑来的水的叶璃差点内牛满面。
赵师傅家也有电。
自来水和点都让叶璃怀疑自己还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了。
但赵师傅家的厨房烧火用的还是木柴。
他说用柴便宜,用煤球贵,所以他平日里虽然不打柴,但是会去找村民买柴烧,长期以往,就有了固定的卖家,卖木柴的村民会定期挑着两担柴送货上门。
叶璃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葵瓜子洗干净,按照赵铁福的意思放入锅里,水要淹没瓜子,叶璃来来回回几趟才完成。
赵师傅放了一些白糖提鲜,又放了几大勺的盐巴,叶璃暗暗记住糖和盐巴的分量。
这分量新人不好把握,纯看老师傅自己的经验。
赵师傅看叶璃学得认真,不由提点道“这盐可以多放一点,因为瓜子壳厚不容易入味。”
叶璃点点头,然后她又看见赵师傅把八角、小茴香、花椒粒、生姜、香叶包在纱布里,扎紧,放入锅中,盖上锅盖。
赵师傅让叶璃去烧火,一边道“八角我刚才放了五两,小茴香二两半,花椒粒二两半,生姜二两半,香叶一点点,用不到一两”
叶璃用心记下,她怕忘了,还用带来的铅笔在小本本上一一记下。
赵师傅看叶璃这样认真学,不由笑道“这以后学着学着就会了,不用记。”
叶璃点点头,“师傅,这要烧多久啊”
“先用大火把水烧开后,然后改成小火,慢慢煮半个小时是要的,记得要看锅,要是锅里的水少了,你就再加一次水。”
“诶,好。”
叶璃暗道,赵师傅不愧是专业的,每一环都拿捏得死死的,相比之下,她就好随意,难怪次次都炒得不好吃。
赵师傅家的堂屋里有座钟,很方便看时间,等时间快到的时候,叶璃就没再往灶膛里放柴,等火势渐渐小了,叶璃就去喊赵师傅。
赵师傅正在伺候老伴,赵师傅的媳妇儿摔了一次之后,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需要赵师傅小心照顾着,叶璃不相信爱情也不想婚姻,可是却不妨碍她会为这样朴素的感情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