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娅然“丛澜的3a之美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总说高飘远,什么是高飘远数据会说话。”
官方给数据的好处太多了,被引导了以后哪怕是来凑热闹的人,也会问两句这些数据要怎么理解,有什么超绝之处,而这,也正是体现丛澜实力的时刻。
孙娅然“但数据没有办法表达出跳跃的进入滑出难度,这点我还是比较遗憾的。”
技术由数据表达,美感由艺术阐述,而这两者的结合,就是丛澜的花滑。
咱就是说想过很厉害但没想到会这么厉害
嘶,我已经头皮发麻了
那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以后可以多一个跳跃前后的难度对比
孙娅然不知道大家的讨论,她只是抬头望了望kc区坐着跟教练聊天的女孩。
浅金色的板墙装饰,kc区被繁花填充,丛澜坐在里面就像是被花朵环绕。
她正在跟教练说着什么,脸上的笑很畅快。
搭档轻拍了一下孙娅然,提醒转播画面切了。
跳跃是直观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三个跳跃的慢放结束之后,第一乐章的路线图出现。
短节目因为时长和技术动作的限制,选手们的路线并不算太复杂,不会跟自由滑似的,线条复杂得跟一团乱掉的毛线一样。
线路可以透露出很多内容,比如谁习惯在场边跳跃,谁的三个跳跃分布左中右相对均匀,谁有偏向右侧冰面的习惯速度、跳跃进入轨迹、冰面覆盖,都可以在这张图里简单得知。
七个技术动作的标注点,均匀的线条分布,除了左上到右下的斜对角滑行路线偏直线以外,其他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曲线,也就是丛澜的步法。
孙娅然“但只依靠路线图是不充分的,我们都知道花样滑冰有基础的压步,也有双足步法大一字、弓步拖刀、鲍步,还有单足步法转体步法等等。从这张图上就没办法分辨了,因为没有标注出来。它只是一个附带的参考,只能从中得到一小部分的信息。”
有的选手喜欢在围栏边缘处安排跳跃,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这里很好,而是他们需要有滑行待机的距离和时间也就是长时间的压步调整。
这样一来,可选择的跳跃位置基本就都在围栏跟前了。
孙娅然细心地与搭档一起解说“丛澜的三个跳跃在场地里分布很均匀,左右中间都有,而且偏向场地内部,这说明她对跳跃的控制是很强的,不需要为了进入轨迹而顾忌其他。”
搭档“不过话说回来,就丛澜那个起跳的出人意料,她确实不需要考虑这些,编舞师应该很喜欢她。”
孙娅然看了一眼路线图,又笑了一声。
搭档“怎么了”
孙娅然“你看见旋转的标识了吗跳接燕式在裁判席跟前。”
两个长边,一处是裁判席所在,丛澜的燕式转就在他们眼前,没有放在正中间,而是更接近裁判席的冰面。
草,孙姐不提我还真没注意
hhhhhh我就说澜澜记仇
sc上好像没有这么靠近长边裁判席,这个就差怼他们脸上了
那也没有怼他们脸上,不过是短边长度30,她在接近裁判的三分之一处而已。
路线图上若有两个大概长度一致的弧线,用压步滑出来,和用衔接编排的单足步伐滑出来的,显然,它们所要耗费的体力截然不同。
由此带来的观感更是不一样。
而压步可以提速,单足步法串一般是不太有压步这样的速度的。
“丛澜的滑速很快,最高时速达到了271kh。”页面右下角出现了一个速度的估算。
大概就是压步提速的时候吧,感觉是周围
前面有选手的瞬时速度是26,我当时还觉得好高,原来蓝莓可以这么高
24的那个就已经很快了,没想到还能有上27的,这是什么人啊
头一次直观感受到了澜妹的滑行速度到底有多快
我已经头皮发麻了
在3a的高远度出来以后,大家就“嘶”的一声,难以置信的同时却又带着“不就这样吗她可是丛澜啊”的理所应当。
相反的两种情感汇聚凝结,矛盾里藏着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