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老爷子呆的地方,儿子回来了,应该先去请安。
而且,和他一同回来的,还有直亲王,十三,十四,他们会在马六甲汇合,然后一起乘海船回来。
既然四个兄弟都要回来,那索性都叫回来聚聚吧,也好让康熙老爷子高兴高兴。
于是雍正就下令,命其他兄弟也回京城。
老三年初去了西北,为的是那边教育的推行问题。
西北地广人稀,学校不好建,建了学生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上学,而且当地的经济相对落后,百姓填饱肚子都难,更别说让孩子去上学了。
老三亲自去了,是想着解决这件事。
老五管理武器营,原本是放在京郊,可这不是有些原料,京城附近没有嘛,大老远运来,耗时又耗力,生产好了就要运到南边去。
那不如就在离广州和厦门不远的地方,也建立一座研究所和兵工厂,专门研究和生产武器。
南方有了,北边也不能说,这五年因为羊毛需求增大,草原上都养起了羊,日子越过越好,也渐渐少起兵戈了。
然而但是,事情总有两面性,在他们驯服了蒙古后,更北边的毛子,就成为了他们的心腹大患。
毛子的日子也不好过,横跨亚欧大陆,但他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
原先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是战斗民族,和毛子不相上下,能打个你来我往。
可自从羊毛能带来大笔利润后,蒙古人就喜欢靠近大清这边的草原生活,更北边就少了屏障。
于是大清不得不派兵驻扎,防止毛子长驱直入,劫掠蒙古人。
这都是大清的羊毛袋子,未来也会是直亲王的地盘,在直亲王为大清,为兄弟们打地盘的时候,怎么也要保障他未来的子民安全。
所以北边不仅要派兵,还要配备火力更猛的武器,把他们一下子打怕,顺便威慑他们。
老五很忙,忙着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几次过家门而不入。
所以他即便还在大清的土地上,也没比老九好多少,这五年,只回京了一次,还是为了向卫其轩讨教更多的研究方向的。
接着是老七,他的任务是培育良种,这工作和老八一样,得天南海北的跑,他们到不用一年到头都不在,春天去一趟,查看播种情况,秋天再去一趟,检查试验效果,防止有人虚报。
但他们也没停下里过,冬天就会京,陪着老爷子过完年,春节过后,又要再一次出发。中途回来了,呆几天就又要离开。
老八比老七更忙,因为他还有一个兴修水利的任务,这是一个大工程,不至于要他全程参与,但没一处修建,都需要他亲自把关,所以前期的工作,他得做。那去当地实地考察,就不可避免的,甚至上山下河,都不再少数。
有一次,为了找寻水流的源头,他在山里整整待了半年,出来后几乎成为了一个野人。
这是温润如玉的老八啊,居然成了这幅糙汉子模样,康熙看了都忍不住心痛。
不过他的努力是有成功的,解决了沿岸几十万百姓的喝水问题,灌溉问题,利在当下,公在千秋。
雍正当即就下旨,封他为铁帽子王,外号八贤王。
而他的事迹,也通过官方报纸,传遍了大清每一寸土地。
让人知道,皇家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地位,有一个带回来良种的九王爷,有一个兴建学校养老院的三王爷,还有一个一心为民,修建各种水利的八贤王。
他们何其有幸,生在了这样的大清,大清又何其有幸,有这么多厉害且心怀天下的王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