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嬷嬷虽然愣了一下,但还是很快反应了过来“是,奴才这就出宫传话。”
“别的事情,你别和胤祯说,本宫要亲自和他说。”皇太后吩咐道。
“是”吴嬷嬷应道。
“去吧”
皇太后派身边最信任的吴嬷嬷出宫去十四贝子府的事情,很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如皇后等人还以为皇太后是一如既往的偏心胤祯,派遣吴嬷嬷出宫去安慰胤祯一番。
胤禛闻言后,也是心里一阵不爽,但这种事情他已经经历了太多,也就见怪不怪了,听了,就立马抛到了脑后,继续批阅奏折。
除了设立会考府外,胤禛这么忙的原因还在于一件事他扩大了能直接向他呈递密折的官员。
先帝在位时,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各地民情,所以在整个大清选择了大约200位官员,赐予他们能够通过特殊渠道秘密向他呈递密折。
最熟知的,就是江南三大织造和巡盐御史等人。
而胤禛一上台,就立马将这个范围扩大了十倍变成了2000位官员。
这工作量,那是呈直线上升。
尤其是如今大清的官员还没有摸清楚胤禛办实事的习惯,依然是晚年对付先帝的那一套一本折子下来,通篇绝大多数都是花团锦簇的废话。
这就更让胤禛的工作量增加。
哪怕有内阁、南书房作为辅助,胤禛一天到晚要亲自批阅的奏折也不少。
但胤禛却并不打算改变,因为他深知200位官员能呈递密折,看上去人多,可实际上对于整个大清来说还是太少了,扩大十倍后,胤禛其实心里还是觉得有些少。
他自己可能还能肝得动,但手底下信任的人就那么多,那些人却因此肝不动了。
因此,胤禛才没有继续扩大范围。
一个地方,只有好几个官员能呈递密折,才能尽最大力度的确保事情真相。
胤禛当年做皇子的时候,可是见到过,一省官员,都全部被人拖下水的事情。
扩大能呈递密折的范围,就能尽最大力度的避免这种事情。
至于肝
胤禛表示他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是乐在其中。
此时此刻,朝堂上还有以八爷党为首的人,还有那些在先帝时期就靠着溜须拍马上位实则没有什么本事的官员大行其道,这让胤禛的工作量进一步的增加。
如此一来,他自然没什么时间和精力进后宫,这几个月,后宫几乎是形同虚设。
也自然让不少人,都起了不一样的心思来。
瞧胤禛这举动后宫嫔妃们想要再怀上一胎的可能性太小了,那就只能从现有的有子的嫔妃里进行投资。
容嫔显然就是选择了年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