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这个版本的史记是版本,里面写了不少阴谋阳谋。毕竟这里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进程与朱明国颇为相似,拿来参考也不是不行。
泊意秋单走了一个6字。
那书生抄着抄着,很快就不耐烦地解下了面巾,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庞来,他神情专注,笔下不停,哪怕是昏暗的烛光都没能阻碍他,他大约抄到鸡鸣之前,这才收拾东西离开,离开之前他在钱匣子面前犹豫了一下,最终往里头扔了十几个铜钱。
秋意泊和泊意秋看到一半就睡着了,又被脚步声惊醒,住在这附近的也可以是穷人,这种半夜偷偷跑进来抄书的事儿还真的很难讲,泊意秋却很好奇另外一件事你刚刚是感受到了因果反噬
嗯,有,但不多。秋意泊答道。
泊意秋沉吟了一瞬那可能是他抄出来的东西最后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吧。
毕竟这朱明国史记是秋意泊带来的,其他道界的玩意儿,来青山书院读书么,大多就是为了以后考科举做官,如果这书生依靠这史记的点拨最后成为了官员,借由他的手改变了一些事情,那秋意泊不该只收到这一点点的反馈。
有三种可能。
第一,对方没有考上功名,也没有成为任何人的幕僚,在这儿学到的东西自然就用不上了,故而对秋意泊来说,因果不大。
第二,对方考上了功名,成为了官员,但他并没有将史记中的内容实现,同时史记也没有影响到他的行为做事,所以因果不大。
第三,他很快就要死了,那自然也提不上什么因果一说。
秋意泊与泊意秋都没有说跟过去看看,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并没有这种兴致,本来泊意秋有,现在也没有了。他们现在只管坐在这书斋,慢慢看便是了。
秋意泊拍了拍泊意秋,道“行了,你睡吧,我下楼去收拾一下。”
泊意秋应了一声,阖目睡去,秋意泊则是下了楼将所有的书都筛选了一遍,将一些有关于政治、历史且目标非常明确的书筛选了出来,这种因果可不好担,这里不是凌云道界,这里的天道没有那么好的性子,影响国家进程的事情他最好别干。
翌日,又是平和的一天,待到下学,书斋中又涌满了学生,大家都是一袭青衫,有个十七八岁的学生哇了一声,说“这一眼看过去,我还当我还在书院里。”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这里可没有先生来教训你。”
大家都是同窗,都有些点头交情,在外也没有那么恪守规矩。毕竟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众人一听又是一阵轻笑,突然有个学生道“哎我昨天看好的那本书怎么没了”
“什么书”有人问道。
那学生有些奇怪地说“就是一本话本子,却写得跟个邸报似地,一天都不差的,要不是上面的事儿都没见过,我还当谁家流传出来的呢”
秋意泊在二楼心道那不是似地,那就是。
果然做事还要是仔细点。
另一个学生道“还有这种话本子我怎么没见过怎么可能有人拿邸报来做话本子啊莫不是你做梦的时候梦到的,糊涂了当成了真的。”
那学生满脸都是疑惑,嘴里嘟哝着这怎么可能,一边举目四望找东家,见到一片深青色的布衣,他就一路小跑上了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