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认定奥格兰政权“不具备社会主义倾向”,但其独立可能削弱美利坚在拉美的“可控不稳定”,即通过巴西维持区域权力平衡。
1965年2月26日,美利坚召开“拉美和平会议”,施压巴西接受“奥格兰暂缓独立观察员身份”,但会议最终通过《圣何塞宣言》,承认各国内部自决权。
奥格兰塞夫罗政府提出“新国家主义”,既拒绝社会主义,也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吸引拉美知识分子,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短暂访问奥格兰。
通过奥格兰牵制巴西,已经使阿根廷在马岛主权谈判中获得英国一定让步。
阿根廷综合实力通过数年的积累,已经有了较大进步,科恩内阁精准利用巴西内战与冷战格局,希望在不直接卷入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实现了区域霸权的跃升。
尽管阿根廷国内也有乱局,也有反对派,但随着经济发展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盯着拖后腿的人,让他们搞事变得越来越困难。
阿根廷积极改进外汇制度,逐步取消了外汇管制,提高了出口竞争力,实行自由汇率政策。
阿根廷比索兑换美金和英镑的汇率趋于稳定,出口工业竞争力持续增长,阿根廷大规模放松进口管制,取消对用于出口生产的原料和设备进口的限制;同时,实行鼓励出口的税收、信贷制度和措施,这些改革旨在建立自由化的贸易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制成品出口的扩张。
科恩内阁加强管理和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和技术,1964年引进利用超过30亿美金,大量本来流向巴西的外资转入了更加宽松能赚钱的阿根廷市场,而非原来大量使用科恩财团的外汇。
1964年在阿根廷建立分公司的外资公司超过3000家,极大的促进了阿根廷市场的发展,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加。
阿根廷工业化投资委员会已设立总规模500亿比索,约6亿美金,存续期10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石油化工、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电子、汽车、军事装备、疫苗研发、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通过政府资金撬动私人投资,缓解新兴领域初期的高风险和高成本问题。
教育部配套理工科大学建设也进入加速阶段,主要省份重点培育一批理工科大学,如圣马丁理工大学,罗萨里奥工业大学等。
圣赫塞支持的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陆军少校阿尔弗雷德·奥万多发动政变,阿根廷与玻利维亚签订《科恰班巴条约》,将圣克鲁斯省划为阿根廷与玻利维亚联合经济特区,玻利维亚总统帕斯与阿根廷总统弗朗迪西共同在苏克雷签订合作协议,阿尔弗雷德成为圣克鲁斯省新高官和军事委员会负责人。
阿根廷外长提前通知苏联和美利坚外长,此次合作并没有获得太多国际声量,阿根廷声称将投入超过2亿美金用于联合经济特区建设,并提供军事援助,拉巴斯省控制的军队数量达到8000人,大量的军事武器流入拉巴斯省。
科恩财团资助蒙得维的亚大学500万美金建立“拉普拉塔联邦研究中心“,创建,开始在乌拉圭和巴拉圭宣扬“南美西班牙语民族共同体“理念。
阿根廷国家邮政公司在亚松森设立“南方共同市场培训中心“,开始秘密培训巴拉圭军官和文官。
阿根廷玛雅化工通过数年的努力,已经控制巴拉圭一半的天然橡胶加工链,并培养联合当地的土著势力,形成对巴拉圭军事。
阿根廷效仿亚洲四小龙,在全国主要港口城市均设立出口加工区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汽车、电子和矿业深加工,降低对初级产品出口依赖。
科恩内阁通过策划小省合并,扩大行政区划,在提高内阁权力的同时,确保一批重点省份在短期内以及长期实现工业化发展的空间和资源,也降低了文官数量,间接降低行政成本和支出,建立广域市也形成了一批工业化中心,省府机构精简、人员精简,合并省市县减轻了国家管理的负担,为地方提供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