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心心里苦,锦心说不出。
这世上,难道有人是真心喜爱学习的吗锦心想不到,她只是想做一个逗鱼看花的小废物而已。
至少她现在,一看到那些笔墨宣纸书籍,心情就会十分负责既有十分的熟悉、又有些嫌弃、遗憾融合在一起,这些最终糅杂养成了文四姑娘的厌学情绪。
可惜这话不能在爹娘太太面前说,容易挨训。
徐姨娘一直是因为,即便是女孩儿家,也要好生学习文化,无论书画,有一技之长,或者识得些字,对未来都是好处。
江南文风盛行,稍微高一些的门第娶妇都要求新妇能识文辨字,试想,夫妻婚后,正是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之时,丈夫泼墨作画或挥笔成诗,为妻者总要红袖添香点评一二。
若是大字不识一个,夫妻二人的共同语言就少了一大块,那最初的这段新鲜劲儿过了,哪怕同窗共枕躺着,彼此的了解不够,心没贴到一出去,那岂不就真成了床榻间的亲近陌生人了吗
退一万步说,即便心没贴到一出去,彼此都通文识字,好歹是个共同话题。
故而江南豪门,家家都会为女孩儿聘请教习,教习琴棋书画,要求严格的,得要家里的女孩儿抚得了琴、下得了棋、写得手好字、评得了诗词书画才好。
文家自然也有教习,虽然文老爷与文夫人并不指着将这些女儿嫁入很高的门第,但时下推崇高嫁女低娶妇,一门合适的婚姻能给家门带来莫大好处。
当日的郑家,便是在这种前提基础上,文夫人精心为蕙心挑选的。
门第不算极高,但有实权,不是嫡子却在嫡母膝下长大,总有两分情面,郑夫人是个体面人,蕙心嫁过去了,因不是自己的嫡亲媳妇,她不会如何为难,但姻亲结上了,往后两家的往来便自然而然地会增多。那郑公子也是纯孝敦厚的好人品,秀才考了一次没中,可那不是还年轻呢吗
故而若蕙心能嫁到郑家去,这属实算是一桩极好的婚事,可也是阴差阳错,这门婚事丢了,蕙心还会有更好的归处。
从云家回来后,文夫人心事算是有一桩将要了却了,总算儿子要娶了妻,两家已经开始走六礼,婚期尚未定下,但粗粗一谈,最晚不过明春了,云夫人疼女儿,不愿女儿在盛夏时行婚仪受罪。
如此,文夫人心里便有了底,这儿女婚假多半还是当家夫人操持的,文夫人是见过大世面的,此时心里对聘礼条目也有了底,文老爷在这上面全听她的,叫她尽管在库里拣,没有的开出单子来他去想办法,总归要置办得体面。
这上头文夫人放下了心,她就又为蕙心的婚事担忧了起来。
从前方家是阻碍,如今秦王府在守丧,迟迟没个消息,文夫人免不得提着一颗心,将种种坏结果尽数设想了一遍。
此时最怕的,就是秦王府有他意又不言语,届时,岂不是平白误了蕙心三年
幸而,文夫人的定心丸还是很快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