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将军同志。”恩斯特向索科夫表态说“我们会按时赶到的。”
等索科夫回到车里之后,瓦谢里果夫开口问道“将军同志,我们现在回哪里”
“自然是回阿德隆大酒店。”索科夫说道“没有阿杰莉娜在身边,和这些德国人打交道还真是不方便。”
“下午去战俘营,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吗”瓦谢里果夫试探地问。
“当然,”索科夫点着头说“从战俘营里挑选出的战俘,我们要把他们转移到新的住处安顿下来。所以你要想办法搞几辆大巴,明白了吗”
“当然明白,将军同志。”
车队从勃兰登堡门前经过时,索科夫看到有一支拍摄团队,正在给指挥交通的女兵拍照和摄影,连忙吩咐司机“停车”
随着索科夫的命令下达,几辆吉普车都陆续停在了路边。
索科夫推开车门,站在马路牙子上,看着正在拍摄的剧组。
“将军同志。”一名少尉军官从剧组的人群里跑出来,抬手向索科夫敬礼“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吗”
“少尉同志,”瓦谢里果夫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我们在拍纪录片,少校同志。”少尉见瓦谢里果夫问起,自然要如实报告“正在指挥交通的女兵,叫莉迪亚斯皮瓦克,1925年出生在乌克兰,今年正好20岁,她是我们这次拍摄的重点。”
少尉所提到的莉迪亚斯皮瓦克,索科夫曾经从资料里见过,她1925年出生于乌克兰的扎波罗热州,1984年10月去世,享年59岁。但她所拍摄的镜头,都能在各种介绍柏林战役的纪录片里看到。
“那位女兵又是谁”瓦谢里果夫朝另外一位站在路边,手里拿着两支信号旗的年轻女兵问道“也是参与拍摄的吗”
“是的,少校同志。”少尉回答说“这位女兵叫玛利亚菲利波芙娜,1924年2月出生。”
索科夫听到这个名字,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位叫玛利亚菲利波芙娜的女兵,在自己穿越前,都九十多岁了,还活得好好的,每年红场阅兵,都是被邀请的嘉宾,想必她活100岁应该没有问题。
莉迪亚斯皮瓦克拍摄完毕后,就由玛利亚菲利波芙娜上场,站在道路中间像往常一样指挥交通,并没有因为有摄影师在拍摄,就出现因为紧张而导致动作变形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