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们对骆景的评价是只会防守不会进攻,而现在,骆景不仅将横拍的进攻发挥了出来,他固若金汤的防守更让人头疼
就连何虹,虽然成绩不算是顶尖,但也达到了中上游。她还在不断进步,训练进度也跟了上来,甚至超过了很多同龄的队员。
何虹以前的乐观是盲目乐观,现在球技上来之后,这种乐观反而变成了一种不错的心态,她很少紧张,即便是落后,也没有比分上的压力,总是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打完最后一个球。
至于常晴更是可怕,之前是俞近识藏着她,不让她参与和其他队员的对打训练,现在却放开了让她和他们打。
而一开始和她对打,往往他们都能占据上风,但最快一局,最慢三四局下来,常晴就能跟上他们的节奏,十局过后,就能把对手研究个透彻。
她的正手很强,而反手能力竟然和正手不相上下,年龄小却没有年龄小的弱势,无论训练多累多难,都是最积极的一个,何虹夸她能吃苦。
常晴说,“苦吗”
她觉得很有收获,如果不是对手跑了,她还想和对方再打十几局。
一开始队友们和她对打还各有胜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常晴打就变成了单方面的被碾压,就连一些男队队员都不是她的对手。
她只有十三岁啊这到底是什么魔鬼
除去一个月的暑假,小半年的时间常晴都在省队接受俞近识针对性的高强度训练,在她训练的时候,常晓雷的生活也有了些变化。
常晓雷原本没发的工伤补偿款补全了手续,一次性付清可,领钱的常晓雷找人翻修了一下常家的老宅,今后总算是不用租破旧的房子住,等小晴回来也有新房了。
考虑到他家里特殊的贫困情况,县里安排他去国营厂做文职工作。常晓雷小学毕业,在镇上算是有些文化水平的,只不过是因为身体残疾,又因为工伤的问题和厂里有一些争执,才被辞退。
现在都过去十多年了,常晴在省队为落镇争光,为区城争光,常晓雷残疾也是因为工厂机器故障,理应好好安置他,有了新工作,常晓雷的生活也终于有所好转。
常晴还会时不时寄一些自己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和补贴回来。
常晓雷还去镇上找人给省城打过电话,让常晴不用寄钱回来,多买点吃的补补身体。
刘耀家则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常晴才多少岁啊,不仅能进省队,吃着国家补贴的粮食和肉,每个季度还能寄回来钱,一次比赛的奖金和县里奖励的钱就能顶得上刘家两口子累死累活干一年半载的时间
要说不眼热自然不可能,宋翠菊也没有放弃,让刘贾逼着儿子刘耀继续训练,孩子已经送进少体校了,总不能又被退回来,到时候她面子往哪儿搁
刘耀却对打球产生了排斥心理,但宋翠菊可不管,她让刘贾辞掉铁饭碗的事儿让王红芳一直记在心上,儿子已经没有退路了,这个年龄在准备考中学,以她儿子的智商多半也没希望。
年尾常晴回来的时候,镇上敲锣打鼓,放鞭炮,又又又挂横幅。
领导慰问,发奖,发补贴县里还把常晴当青少年的重点榜样进行宣传,她拿的大奖小奖项写在落镇小学墙上的红榜上,格外醒目。
刘家的门,也因此半个月没开过,关得死死的。
常晴在家里只呆了半个月,过了年就回了省城。之所以回去这么快,是因为年后有一个集训。集训在邻省的万城进行,全国在乒乓球上天赋拔尖的青少年都会参加。
每个省有八个名额,按照省队的成绩和水平选人,俞近识手底下占了三个,张力手底下也有两个,其中一个毫无疑问是黎海燕。
有9个省参加本次集训,是历史以来参与省份和人数最多一次集训,参加集训的队员总人数大约七十多人。
而最重要的是,集训结束后男女队总成绩前三名将拥有进入国家青少年乒乓球队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