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懂一些。自二十三年今上全面开海之后,大清从上至下,不论朝堂贵族,还是市井民间都掀起了一股出海的热潮。外邦也有不少人来到大清。这些年京师的传教士与洋人都大幅增加。学生偶然识得一位传教士,跟着他学了三四年。”
胤礽眼珠一转,改用日不落语询问,没想到对方居然对答如流。胤礽万分惊喜“没想到你日不落语学得这么好。可还学过别的”
“还学过一些意大利语。但并不熟练。”
“那也很不错了。你在找哪方面的外文资料,是准备做什么孤对外邦语言颇有了解,说不定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男子本有犹豫,见胤礽这般说,鼓起勇气,捡起楼梯上的纸张躬身奉上。
胤礽接过来看了几张,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他看到了什么这是拼音哦,不对,与后世的拼音不一样,但已经有了雏形
“这是你做的”
“是学生做的。学生曾去过实验室,见到黄先生带着众位助教与讲师研究造纸机。听说,学院之所以第一项研究为造纸机,是因为太子曾道,想让天下百姓都能读得起书,认得了字。而百姓读书难除笔墨纸砚耗费巨大外,关于识字率低,学生觉得还有别的原因。”
胤礽神色闪烁“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我国文字传承上千年,意义深远。每个字都有它背后的意思与故事。也因此造成了文字的艰深。
“学生对比过我国文字与外邦文字。我国文字为方块字,难读、难写、难学、而诸如日不落等国家文字形似蝌蚪,只需学会常用字母,那么对于这些字母组成的词汇,几乎可以做到,能看便能读,能读便能写。
“因此在文字的普及上,外邦文字比我国文字更容易。我国文字的局限性导致了它传播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学生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利用外邦文字的字母发音为我国文字注音。
“若能够把我国文字的常用字全都注好音。刊印发行注音版启蒙书籍,那么只需学会这些注音,便是稚龄孩童也能根据注音,自己完整完一本书,更可以对照注音来理解书中话语的意思。”
男子看了胤礽一眼,“学生觉得,如果太子想要最大程度的解决百姓识字问题,这是最好的办法。”
胤礽激动得浑身每个细胞都再疯狂呐喊,天才,这是天才啊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
当年一力提倡开海,除了为国内的经济贸易与政治层面着想外,还有一点考量,便是汉语拼音。
若国内禁海,大家对外邦语言不了解,他要如何光明正大拿出汉语拼音就算拿出来,国人又要如何接受
所以汉语拼音的面世,必须要有一个前提环境。譬如海上贸易盛行,中外人员来往密切。国内出现大批洋人,或者与洋人做生意的商人。大环境熟悉并且习惯了洋人的存在,对洋人的语言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汉语拼音便可以顺势推出。
胤礽私底下其实已经在计划了,只是这一两年又是古兰和谈,又是西征噶尔丹。再有塔吉古丽那边的女性互助事业,他便想着先把手头的事忙完,汉语拼音挪后放一放,等造纸机做出来。纸张价格低廉,使人人都买得起纸,买得起书之后,再行推广也不迟。
没想到没想到居然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正在着手研究。
天知道胤礽费了多大力气才勉强抑制住心底澎湃的情绪,使自己维持住太子的体面与威严,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名唤胡长生,字执明。”
“你现在可有时间”
“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