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书人所说就是其中之一,还是胤礽亲自操刀。
但有了话本底子,如何能让其成为大众爱听的说书,也是需要本事的。锦和茶楼的说书人在这行干了十余年,很是懂得说书的技巧,尤其擅长如何带动听众情绪。听众们不知不觉跟着他的引导走,一会儿揪心,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暗恨,一会儿高兴。
故事说完,大家拍手叫好“就应该狠狠揍一顿这种卖国的王八羔子。造反也就算了,居然还跟洋人勾结,这要是让洋人杀过来可怎么办”
“怎么办没听说书先生说吗洋人的炮火轰炸我国,百姓沦为鱼肉,我们深陷水火,你觉得能怎么办要么死,要么生不如死。”
“你们就算没经历过洋人入侵,至少知道战乱吧以往各朝各代的战乱是个什么形势,心里总该清楚。从前战乱,不论是何人想要争夺天下,对他们来说,都需要子民。多少会考虑民心。洋人不同,他们看中的只是我大清的富饶物资,至于我们这些人,他们会在乎”
想到话本中描写的情形,不少人打了个哆嗦。
有人愤恨起来“我们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差点被这个姓朱的给毁了。这个姓朱的简直该千刀万剐,就这么轻易让他死了太便宜他了。”
“什么前朝不前朝的,都多少年前的事了。这朱家人可真是缺德。”
“这话不对。朱和潍可代表不了朱家人,他祖父不过是个偏远宗室,当年他祖母还与祖父走散了,他父亲说是宗室之子,可听说找到他父亲的时候已经过去两年,到底是不是,谁知道呢”
“据闻当年李自成攻入京师的时候,朱和潍的祖母在一个庄子上躲了一年。会不会那时候”
“这种事情如今谁说得准。我看他这身份八成存疑。要不然就他这品性,跟朱家人也太不一样了。细数前明两百多年,十六位帝王,谁跟他一样崇祯帝亡国自缢,他做了什么卖国勾结洋人”
有人惊惧“这位兄台,小心说话。你此言不妥,这前朝毕竟是前朝。你这语气是不是太”
“太什么对前朝表露敬重兄台,你莫不是忘了这话最先还是太子殿下说出来的。虽是前朝,别的不谈,可他们确实未曾割地纳贡,未曾和亲称臣。在这点上,他们实实在在做到了。这是事实。太子认,我们也得认。
“更何况这些年朝廷广开言路,只要不是煽动百姓意图不轨,就不会因言获罪。不然你以为我们如何能坐在这里畅谈朱和潍与太子之事放心吧。皇上和太子的胸襟大着呢。就是这朱和潍”
年轻人话语稍顿,鼻间冷嗤,“不管他是不是朱家人都该死。准确说,不管是谁,姓什么,何种身份,但凡做出卖国之举者,全都该死。朱和潍如此,若他日还有陈和潍,李和潍,关和潍者,亦是如此。”
厢房内,胤礽微微勾唇。胤祉很是惊讶,转头问“二哥,他们”
胤礽轻轻点头。胤祉自知今日这出戏是胤礽推手,人群中必定有他的人在引导。
胤祉疑惑“二哥为何要替前明说话而且那个朱和潍,他的身份当真存疑吗”
胤礽摇头“或许吧。”
胤祉或许
胤禛解释说“二哥是不想让人以为他对朱和潍的惩治是因其身份。所以有意模糊朱和潍的血脉。这么做也是想将大家的关注点放在与洋人勾结意图卖国之上,而非是他前明皇室后裔的身份上。”
胤礽神色闪了闪,胤禛说的没错,他的目的确实如此,但还有一点。他恼恨的只是朱和潍。虽说前明十六位皇帝非是没有诟病之处。可至少他们曾做到的事情曾保住的气节不应该被朱和潍带累。
尤其他还指望着把这份气节在本朝延续下去。所以他也想将前朝作为一个标杆。本朝统治者对前朝统治者总有几分芥蒂。既然如此,必然是不愿意输给前朝的。前朝都做得到的事,本朝如何能做不到就算以前没做到,今后也一定要做到
胤祉恍然大悟“二哥在话本中故意勾勒洋人入侵的情景,也是为此吗”
胤礽点头“你以为孤拖行朱和潍的惩处重不重你以为千刀万剐重不重那么你以为单凭这些能挡不住日后他人的卖国之举吗”
不等胤祉回答,胤礽又道“或许寻常百姓会因此害怕,但皇室呢如果引外敌入侵能够帮助自己夺得帝王,你觉得会有人去冒这个险你总不至于天真的以为只有朱和潍会做这些事,别人不会。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