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装修得非常简朴,原木色的展示柜、玻璃相框,低调却精致。墙壁上到处都挂着照片,当然,大多都是长宁基地一年四季的不同风景。
“老先生,我们过来看看的。”老于客气地说,店里还有另外三拨人,都在浏览周围的物品,似乎都是“同好”。
那老头已经习以为常,目光在阿淼身上转了一圈,又戴上老花镜,点头说“那贵客自便。”
老于特别自便,瞧见一排相框,大步奔了过去,兴奋地喊“哇,长宁骨干成员录”
阿淼闻声望去,看见了十九张照片,分成四组,呈现树状图的模样,挂在了高处的巨型玻璃相框里。
照片上都是钱蓁蓁的员工,也就是理事会的十九名成员,从最早加入旅馆的祁瑶,到排序二十的吕星孝,都拍了正面照片挂在这里,标注了对应的名字。
有的西装革履抱着文件,有的肩扛锄头笑容满面,还有的站在船只甲板上,向着镜头挥手致意他们应该知道有人在拍摄,或者说,并不介意自己被拍到。
而在十九名成员的最上方,是一高一低的两张照片。
位置较低的那张一片空白,手写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位置最高的那张画面模糊,根本看不出是人还是风景。
旁边贴上了手写的名牌长宁基地负责人、集社社长钱蓁蓁。
强大的人和事物总会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无论是谁,只要是踏入同好站的客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张属于钱蓁蓁照片,继而发现,什么信息都没有,似乎是这家店铺的老板在给出明确的信号她神秘且未知。
不仅老于感到疑惑,其他客人也在询问“老先生,钱社长的照片是怎么回事啊”
“拍出来就是那样。”老头翻着杂志,笑盈盈地说“你们要是得了钱社长的独家照片,记得来我们同好站,高价回收,童叟无欺。”
“钱社长旁边的照片呢,怎么连名字都没有”
“那个啊我们也不知道是谁,你们要是有什么小道消息,也可以过来出售的。”
深秋的清晨,阳光被流云遮掩,削弱了几分。
阿淼站在展示柜前,半边身体被阳光照亮,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莹芒。
隔着墨镜,他对上了老头的视线,那双犀利的老眼如同鹰隼般明亮。
冬青站在展示柜前,打量着里面的纸张,出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视,“老爷爷,这些是什么啊”
老头瞥了一眼,回答“是长宁基地的原始货券,非常值钱,我们好不容易才收到两张,你们要是有的话,可以过来出售。”
所谓的原始货券,就是当初钱蓁蓁自己制作的“工资”,阿淼身上也有,当初离开长宁基地的时候,钱蓁蓁特地跑过来,交到了他手里。
那样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他不会售卖,也永远不会交给别人,流通到外面来。
有人感到不解“老板,你为什么要收长宁的东西啊,不亏本吗”
老头放下杂志,语气认真地回答“首先,我并不是这里的老板,只是个打工仔。我们老板对钱社长和长宁基地抱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才会花费高价,在这里设立了站点,专门回收宝贝。你们可能听过一个传言,源自于钱社长,她说,要是有人能集齐十张她亲手制作的原始货券,就可以满足对方一个愿望”
这实在有些荒诞不经,而且很多幸存者都没听过这个传言,店里的客人都觉得老头在开玩笑,“真的假的”
老头也不辩解,呵呵一笑,没再说话。
阿淼知道,那是真的。
不过钱蓁蓁只是抱着随缘的心态,所以没有大肆宣扬。
或许多年后,这个消息会扩散开来,而那时的她,也将变成一个遥远的、不知真假的传说。
除了原始的货券之外,展示柜里还存着新的长宁货券,那是一种正方形的、很薄的纸片,带有钢印,对应的数字就是货券面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