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子和柳公钊同龄,那一年的事情他记得很清楚,或许是自小心思深的原因,九皇子总觉得柳公钊看似孱弱的外表下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事。
他一直很忌惮柳公钊。
霍谨博从一开始就不曾小看柳公钊,听到这个对柳公钊更加重视。
"九哥为何和我说这些"
九皇子喝了杯酒,道∶"他回京是为了六哥。''
柳家竟然支持六皇子,这眼光可不怎么样啊。
霍谨博面上不动声色,道∶"这和我可没什么关系。"
九皇子看他一眼,道∶"我好心好意提醒十一弟,十一弟却对我遮遮掩掩,这是不是太没诚意"
霍谨博依旧道∶"九哥误会了,我所说皆是实话,绝无半点虚假。"
九皇子顿时觉得没意思。
他在霍谨博身上总是占不到便宜,这人不管你说什么,他就是装糊涂。
反正他想让霍谨博知道的已经说了,霍谨博坦不坦白意义不大。
晚上的宴会并无歌舞,但这些随行来的权贵子弟们会比武。
贵族之间的比武实用性不强,更多的都是花架子,好看而已。
比如刚刚那段舞剑,看着好看,但真要用来实战,根本过不了几招。
永康帝倒是看得津津有味,还赏了几个表现好的子弟。
等看得累了,永康帝便道∶"朕累了,你们继续玩便是。''
"谨博,扶朕回房。"
"是,父星。
霍谨博搀扶着永康高明亮的月光下,两人走在小路上。
永康帝问道∶"看了今日的围猎,感觉如何"
霍谨博坦诚道∶"如今这一幕,必然不是皇祖父保留围场的初衷。
在场的这么多权贵子弟,真真正正靠自己狩猎到猎物的寥寥无几,更多的人只是射最后一箭,或许有些人连箭都没射。
四皇子那头熊虽然看着可笑,却代表了大多数人。
尤其是方才的宴会,比武更是比得一塌糊涂,他这个外行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打的拳一点力气都没有。
永康帝叹气道∶"不错,你皇祖父当初坚持每年都要进行围猎,便是为了保持年轻人的血性,让他们莫要忘记卫国的天下是打下来的。"
"只是自朕登基后,为了休养生息,尽快将卫国恢复到战乱前的样子,确实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朝中更是文臣压过武将。
"当初先帝打下整个江山,朕在位三十年,卫国疆土不过多了两个州,远远比不得先帝。"
这是永康帝无奈之处,却也是发展的必然,新的国家建立后,本就需要休养生息。
永康帝定草原,扩疆土,修河堤,积极发展经济,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他都是一位杰出的君王。
只是永康帝这些年重用文臣,大大刺激了卫国百姓读书的激情,同时也削弱了习武的热情。
哪怕这些权贵子弟从小就得学习六艺,但射和御渐渐变成了假把式,他们身上不再有习武之人该有的血性。
霍谨博道∶"如今卫国天下太平,战事越来越少,反而需要治理国家的文臣越来越多,如此一来,朝廷确实不需要多少武将,但需要得少了并不代表不需要,朝廷依旧需要能挑大梁的武将。"
这么权贵子弟没了血性并不重要,只要这其中能出一两个能担起重任之人,便足够了。
永康帝听言笑了,眼底的笑意仿佛要溢出来。
"皇儿,深得朕心。"
如今已经不是打天下那会儿,从卫国建国的那一刻起,需求就变了。
重文轻武是必然发展趋势。
但重文轻武只是意味偏重文臣,并不代表轻视武将。
卫国偌大的疆土仍旧需要武将守护,那始终对卫国虎视眈眈的草原仍旧需要武将去震慑。
永康帝会有今日一问,不过是担心霍谨博因为和成国公府走得近,便生出重武轻文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