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党项人的战力本就一般。那契丹兵偌大的威名是一次次正面厮杀中得来的。可党项呢?那与赵宋的战争,与辽国的战争,无不是配合沙漠地形,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再集结优势兵力决战疲惫之敌的灵活战术。
不能否认李元昊是一大才,能每每引敌军入毂,而后集结绝对优势的兵力于以围歼。
好水川:十万夏军对一万宋军;
三川口:十万夏军对万余宋军;
但这从一侧面就也证明了党项人的正面决战能力,横竖陆谦是丁点不怯的。
别看他只在麟州集结了万余步骑,内里的马军更是只有五六千,但有心算无心,就靠着那五六千马军,横扫了左厢神勇军司也不在话下。
且彼处还是西夏的冶铁处之一。
那《范文正公政府奏议》中的一段话:“西贼大将刚浪凌兵马最为强劲,在夏州东弥陀洞居止,又次东七十里有铁冶务,即是贼界出铁制兵器之处。”这就表明了一条重要信息,就是左厢军司在统万城东边一叫做弥陀洞的地方,在其附近有西夏冶铁造具的场所。
梁山军三路齐发,规模有多么浩大,那麟州处的花荣、郝思文部,便就有多么的偃旗息鼓。
实是要遮掩行踪,务必叫党项贼的目光看向他处。
折彦质人不在彼处,折可大引着折家一干后辈儿郎却在军中。自从知晓梁山军欲穿行西夏而破入关中的消息后,这人先是一惊,继而便就主动请缨。
折家与党项人仇深似海,现在看到梁山军竟还没拿下关中就,便就要打脸兴庆府,肆无忌惮,折可大是高兴坏了。这说明梁山军根本不**西夏,两边不可能和平共处的。那心中本来还有的一点小芥蒂是全不见了!
如是,甚是高兴的便来与花荣军做起了向导。
折家人世代居于府州,百年里与党项人有着血海深仇,但要论对党项地理的熟知,恐怕折可大这一辈人物里,随便挑选出一个,都不会弱于大小种,弱于刘法这些与西夏连连鏖战的西军大将。
……
在一个落雨的天气里,一支骑兵冲出了麟州城,进入了城西的兔毛川中。
后者的名字很叫人感觉着祥和,可事实上这里却沁透着鲜血。当年还是西夏立国之初,两军曾经多次在这儿血战。
庆历二年(1042)某月,铃辖管勾麟府军马事张亢与知州折继闵,领兵3000护饷到麟州。西夏主李元昊率兵数万来袭,双方在柏子寨遭遇。张亢与折继闵命部下把箭绑在身上,箭头向外冲出重围。至一险峻处,留数百人伏于道旁。待夏军进入伏击圈,前队反兵接战,伏兵奋起斩杀,斩首五百余级。西夏军大乱,坠崖而死者不计其数,余皆溃退。宋军获战马500余匹,武器上千。
同年三月,西夏军数次经兔毛川袭击兴建中的建宁寨。张亢调集近两万兵力,命骁将张岜率精兵数千,持强弩伏于兔毛川;自领万余新兵诱敌。因西夏率素来轻视河东军,便打出东军旗号迷惑对方。西夏军果然直奔“河东军”而来,双方展开激战。一会儿,张岜率伏兵杀出,打乱西夏军阵脚,宋军挥师掩杀,追斩2000余级。
但随着横山战场,宋夏两军投入的兵力和精力愈发之多,这麟州就空闲了来。兔毛川处更是数十年不闻刀兵声,虽然没有党项人敢在此处牧羊放马,也没有汉民敢在这儿耕种。
这却也更便易于遮掩花荣军的行迹。
人配双马,五千选锋铁骑配合着千多河东本地骑兵,带上最大量的干粮清水,义无返顾的就一头扎进了兔毛川中。出了这儿就是一片荒地,需要向西奔出百十里,才是明堂川。
所谓的明堂川就是后世的榆溪河,位于地斤泽(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带。这儿在后世可是有名的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是以,那就必然会遇到党项人的游牧部族。
而这里距离左厢神勇军司可还有着数百里之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