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呀它叫榴莲,在我家乡是受人喜爱的果中佳品,我仰慕苏公为人,所以特地带它来送给苏公。”劳椒桂举起手中的榴莲,展示给众人看,所有人不约而同退后一步,她周围的真空圈又大了一圈。
“这么臭,你要送给苏公,你是不是个骗子”有人指责。
劳椒桂一脸无辜“我怎么会是骗子呢,我都说了,这种水果在我家那边很常见,它也很补的,对身体很好,哪怕果肉吃完了,果壳都拿都能拿来煲汤,有补气补血的功效,所以我才会选择拿它来送给苏公。”
当然了,她必须得承认,在她心里,有一点点恶搞的成分在,毕竟这玩意儿在后世也是爱的人爱死,恶的人恶死。现在北宋时期没有榴莲,就不知道苏公有没有已经品尝过的荔枝,等他吃了这个,以后再遇到荔枝,会不会留下那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搭话的百姓将信将疑,信是因为劳椒桂的脸看起来太诚恳了,不信是因为这玩意儿的味道真没那么好闻,捏着鼻子说话“这东西我们这里根本没有见过,你是不是从很远的地方带过来的,路途遥远,这味道是不是已经坏了”
“不不不,这位大叔你不知道,有些食物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没等劳椒桂将自己的歪理邪说编完,身后就传来了一声好。
“这位姑娘说的好,想来你想送我此物,叫榴莲是吧也是在劝诫我,不要贪恋一时的功绩,要一直记着为百姓做实事干好事。”来人穿着深竹月的学士服,赞赏地看着劳椒桂,见他过来,周围的百姓纷纷让出了一条小路。
哪怕不认识对方,从他说得话,劳椒桂也能知道,他就是被人称为东坡先生的苏公,脑袋里闪过一大串苏公的名号,最后只留下一句我不是,我没有,不过是信口胡编一下,想让他们接受榴莲而已,没有那么多深层次的含义
落在众人的眼中,就成了这小姑娘,被苏公的风采所迷倒,这是正常的,他们初次看到苏公也会有这种反应。
当然了,苏公也很习惯于大家向他投来这样的眼神,他一贯是不主张百姓们给自己送东西的,但今天这个榴莲他必须收下,这是百姓教他勉励的物证所在,伸手就想接过劳椒桂手上的榴莲,却被外壳上的刺儿扎了个正着。
劳椒桂火速地反应了过来“先生的手是拿笔的,岂能拿这些俗物,我给您拿着,稍后送到府上。”
东坡先生环顾了一圈,发现小厮不在周边,只能点头“如此,就有劳了”
作者有话要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苏轼惠州一绝
新文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