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真的佩服他们了,也许他们在国难当头不会轻易屈膝,这样的人才堪大用。”
蔡子义不太明白李怀恩说的。
此时福宁殿内坐在赵诵对面的人正是吴潜。
吴潜虽然辞官了,但还是兼了武学这边的职位。
殿门外的这一切都被他们听到了。
赵诵就事论事就和吴潜聊了起来“外面这些人太过迂腐了,这世道迟早要大变,迟早会抛弃旧的社会秩序,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制度”
看到吴潜不解的样子,赵诵就举了个例子“所谓制度,就像秦朝的三公九卿、隋朝的三省六部,后来的枢密院这些都是制度,至于社会制度,比如之前是茹毛饮血,穿的都是兽皮,吃的都是生的,这可以看做是一种社会制度,之后,开始穿起来纺织的衣服,吃的也是烧熟的饭菜,相比之前的社会秩序,就是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潜听赵诵这么一说,立马听明白了。
吴潜问“陛下明年要对蒙古作战么”
赵诵一副肯定的样子“那是必须的,我派军北上就是为北伐做准备,现在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将来如今杨文安趁着关中大乱向北发展,文天祥他们攻占了唐州等地,山东的王纶、王弢则在练兵、燕京的飞雀以及和林的宋起,他们皆为大宋做了不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吴潜听了赵诵说的点点头“不错,现在局势对我大宋非常不错,我希望保持这个局面,不过也要小心,千万不可贪功冒进,否则之前的努力就要毁于一旦了。”
“现在蒙古的局势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也会根据蒙古国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以这就是变化。”吴潜笑着说。
这边朝廷大臣正在思考皇帝划分军区用意,北边关中地区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此时宗王合丹、巴春已经赶到了延安府。
汪良臣直接拉着他们入帐内讨论关中军务。
宗王合丹说道“区区刘太平,不过蟊贼而已,迟早必败。”
巴春说“合丹说的没错。”
“末将也觉得如此,刘太平毕竟匪患,不会长久占据关中,必会烧杀劫掠一番,然后再进攻其他州县。”
汪良臣这么有底气说,主要是因为阿里不哥以及那些守旧蒙古贵族对汉人的那一套不放在心上。
合丹、巴春相互看了一眼,觉得汪良臣说的对。
“刘太平他们必定会弃长安,而去攻打其他地方。”
这才符合他们的思维。
合丹说道“若如此,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现在汪良臣这边也已经有了六万兵马。
他们计划收复失地,破了关中的刘太平。
三人合计之下,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巴春他们直接从延安府南下,从西北方向进发,必要时候切断刘太平西撤甘州之路,另外一路由汪良臣亲自统领绕道关东,主要是堵住刘太平东进之路。
反观刘太平,他本来打算放弃长安,坚持东出。
毕竟要守长安需要不少兵力,再说关中被忽必烈经略许久,有不少亲忽必烈的势力。
刘太平放弃守长安,东出进攻关东,他要破坏忽必烈治下的州县,让忽必烈势力受到损害。
所以烧杀劫掠是常用的手段。
但后来手底下有一位谋士告诉他要打就要打长久一些。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抢到哪里就打到哪里。
那样是不长久的。
而且必要时候还应该争取宋国武器上的支持。
毕竟宋国火器可是闻名天下的。
他们这次的使命可是要逐步消灭忽必烈的势力,否则回去怎么和阿里不哥交待。
于是刘太平听从了建议,便据守长安城,缓缓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