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是外地客商带进京的货品。
端溪的端砚,苗族的蜡染,南京的雨花石,东北的人参、鹿茸、水貂皮全是本地不产的稀罕物件。
唐荼荼在几排摊位间迷宫一样兜着圈儿,她渐渐挪不动脚了。
目之所及,眼熟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像这雨花石、端砚,都是东市上的时兴货。
唐荼荼问了两家,卖得都便宜得出奇,量大质好,摸上去手感和东市的货一模一样,可她在东市商铺里见着的,远远不是这个价。
像这重庆竹帘画,是一面可以做门帘、窗帘的大帘子,在竹丝帘上以蚕丝编出画来,也能挂屏风、挂轿子,挂在哪里,哪里就自成一景。
编织的图案比不得画作精美,但胜在新奇,东市上一帘四五两银子,不是日进斗金的人家压根买不起可同等品质的东西在这南市上,只卖一两。
唐荼荼满脑子算着进价、卖价、毛利润,越算越惊,她这才意识到南市不能算“市场”,而是京城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啊
“娘”唐荼荼拉拉华琼衣袖,“要是我进一批京货,托舅舅去南边卖,万一卖不出去,货就砸到手里了,就得在当地贱价卖。时间也很长,四五个月才能跑一个来回,才能见着回头钱可要是我从这里进货,拿到东市上去卖”
她眼里晶亮。
华琼笑道“你自己想,自己动脑,你觉得行就行。”
“我觉得”唐荼荼喉头发干,像要说服自己迈出这一步,起初声音发飘,说着说着,慢慢坚定了语气。
“我觉得行,这才刚立秋,都没出伏,天儿还要再热一两个月,到了十月底,各家的竹帘才会换棉帘。东市卖五两,我卖二两还不行么二两都有一倍的利润了。”
华琼只笑不说话,指了指摊子,让她上去自己问。
“掌柜的”唐荼荼壮着胆子刚喊了一句。
摊儿后那穿着富贵的男人摆手道“使不得,小的就是一小小通事,姑娘要什么”
唐荼荼“你这竹帘画有多少”
那通事飞快扫了她一眼。
唐荼荼的衣裳都是华琼的撷秀成衣铺出来的,这些商人眼睛尖,瞧她年纪小,打扮却贵气,不敢轻慢。因为每到京货大赏的日子,总要有豪商家的公子哥在街市上“长眼”,开阔眼界,奉承周到了,兴许就是一笔大生意。
而这姑娘开门见山,张嘴就问“有多少”这是大主顾啊
通事心里一乐,麻利地站起来,“姑娘是哪家的您要多少”
“我买”
唐荼荼望望华琼,华琼回以微笑一眼,并不说话,唐荼荼只好自己拿主意“五十幅你这儿货够么”
那就是小买一批试试货。通事心忖,立刻道“够的,再来十倍都够的。”他忙叫小二领着力夫去搬货了。
唐荼荼长进了,还敢跟人家讲价,一口砍到了九钱一幅,她还等着跟那通事慢慢磨价,那通事却不计较,爽快地答应了。
这么容易就做成了一单生意
唐荼荼睁大眼睛,气都喘不匀了。
她今天带着一百两银票出门的,财大,气却不粗,又不敢在通事面前露出局促模样,怕人家欺生,装腔作势地挑了几幅竹帘画卷抽检了,见品质都不错,没往里边掺劣货。
唐荼荼交了定银,约好下午送货的时辰,立马拉着华琼走远。
一路走,唐荼荼脸上淡定,抓着华琼的手却一路摇,声音都激动地变了调“娘我学会进货了”
作者有话要说久等啦,昨晚卡文了,重拉了一遍细纲,现在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