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疏密、甚至字体都不同,这就需要刻许多版字模。要是有图有画的书,排版更难,常常有字模填塞不进版中,需得反复调整。”
唐荼荼眉毛又皱了一重。
时下的书是讲究排版的,甚至读书人平时自个儿写文章,也有变换字体字号的意识,标题和重点用大字,说理内容用小字。
用活字排这样的版,刻字量立刻翻了几倍。而通篇字号全都一样的刻板,可以用来印孔孟,可以印佛经,印医书是决计不行的。
一套排版不好的外科手术教材书,意味着没有大小标题和重点文字,也就没有条理性,不方便理解。
牧挂书接着道。
“三来,活字工量庞大。寻常一本书五千字左右就够用,民间坊刻铺的存字量也大概就是这个数;再厉害些的大书坊,存字量会达到八千到一万五,但依旧不够。倘若一本书里遇上反复多次使用的字,如之乎者也,还得再加刻。”
“像姑娘这套医书,里头有许多生僻字,医理又杂,没有几万、十几万字模是刻不下来的排一套活字版,只刊印一本书,印完这本,印下一本书时需得拆模重排,太费时。”
唐荼荼对数字最敏感,“十几万”这个数从牧先生嘴里出来,她立刻就听懂了。
越大型的书铺,刻印量越大,字模的存量就越多,相当于是在做拼图,要在几万块拼图里翻找一个字。尽管这些字模都按照声韵编好了序,可收纳和取用仍然是不敢想象的大工程。
最关键的是,雕版匠人只需是会写笔画的工匠,而活字排版需要用到认识大量字的读书人,才能排出印模来。
老祖宗造出来的汉字太多了,活字印刷就落入了一个费时又不省工的尴尬境地里。
印完一套书,拆一套活版大书铺卖的书多是经史子
集,全天下读书人都要买的,没必要这么拆,时时要印,次次要排版,活字远远比不上雕一套版,一用二十年。
胶泥活字与木活字,都有其本身的劣性胶泥难烧,吸墨少;越小的木块,沾水越容易变形,两样都经不住大量印刷。
至于铜活字、铁活字,时下的冶金业又远远赶不上了。
而雕版印刷,一个手熟的老师傅一天就能雕一面,只要大量汇聚匠人,速度就快起来了。
“先生去歇息吧,我再想想办法。”
唐荼荼把壶里的茶水倒干净,两口喝了,心事重重地回了自己院子。
说来说去还是缺钱,要是自己开家刻书铺就好了,想印多少印多少,不用受“邪书”的气。
心里装着事儿,茶饭也不香了,夜里躺了半个时辰也睡不着,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而前途渺茫。
近来,唐荼荼总有一种“我明明能做很多事,但偏偏眼下什么都做不了”的郁闷。队长的出现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动力,也唤醒了她所有压制在心底的焦虑。
她不是一个人穿来的,这份机缘隔着时空、隔着前后二百年都能对上,冥冥之中全是天意。
帝国雄风,靠许多先行者一步步纠偏,将乱世拉回正轨,给旧历赋予新章,几百年传承与创新,才成就了这么个煊煌盛世。
我们都是背负使命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