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我力能扛鼎 > 第97章 第 97 章

第97章 第 97 章(6 / 6)

1官刻皇家和地方官府刻书。刻的要么是大体量的头部著作比如经史子集,从编撰、校对、存库、刻书、印刷,动辄用到百人千人,一套书完成时间在几年到几十年,动辄需要两代皇

帝才能完成,要么是农书、医书,这样的实用型书。

因为是皇家和官家出品,套书质量普遍非常好,也有不好的,像明朝重印了很多宋元时期的雕版,板子年代太久远了,印出来的质量就不行,民间戏称为“大花脸本”。

同样因为官刻本稀少,民间几乎是看不到的。其中最有名的清朝武英殿内聚珍本,就是一群大学士主持编撰、皇帝时不时去监工的书,这样的书要么由高官掏钱预订了,要么皇帝赏赐大臣,民间见不着。

其后是各地官府的外聚珍本,也是有钱人家才能拿到的。

2坊刻坊间所刻,就是这两章里的书铺刻本,由有一定实力的书商运营。古代的书铺有光卖书的,也有既卖书又刻书又编书的,印量非常大,书生用的书基本都是坊刻本,什么三百千、经史子集、戏曲、话本,基本都是坊刻本,扛起了民间书籍流通的大旗。

南宋时期我国形成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的浙刻、福建建阳的闽刻、还有四川的蜀刻两浙与福建都是历史上很牛的状元省,文风非常浓郁,对书的需求量大,所以刻印技术发达;四川雕版刻书厉害的原因不太明确,查了些资料,猜测应该是因为四川佛道文化盛行,留存于世的宋蜀刻本很多都是佛经道经。

3私刻私人刻书及家庭刻书。

这类比较杂,有藏书家汇编自己珍藏的古籍、大文人把自己的大作刻成书送朋友比如苏轼,他还骂过坊间的盗版书乱改他的原文;要么是富贵人家开私塾、做个藏书房留给子孙后辈的,私刻重视收藏价值,不用于盈利,质量相对比较好,因为刻书而把家底全投进去的也有。

然后说到活字印刷。

活字没在我国传播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文里写到的三个原因字模不好烧、不好统一大小、排版难、汉字太多外,还有一些原因。

宋元明几代,存世的活字刻书多数是粗制滥造的坊刻本,缺字漏字、排版乱、印刷不清楚,实在塞不进去的字模就不放了,要么横着塞在版面里。

少数好的活字刻本,要么是民间刻的佛经道经;要么是皇

家出品、官印局刻印的套书。官印本印量很少,其中最牛的还是清朝武英殿内聚珍本,真正的皇家出品、皇帝监工,用许多大学士编撰,几百匠人全套流水线,内库珍藏,成就了最精美的活字刻本。

为了减少活字排版找字模的工程量,在南宋按声韵给字模排序的基础上,元代农学家王祯,做了一个转轮排字架,就是一个可以快速找字模的木转盘,但只印了一套书,不知道为什么很快就沉寂下去了。

雍正四年公元1728年,皇家用铜活字排印了大部头书古今图书集成,共刻铸铜活字二十多万个。到了乾隆年间,这批铜字模被乾隆拿去改铸铜钱了,但乾隆也爱印书,只是他换了一套木活字,也就是说皇家都支撑不了金属活字的花销。

胶泥、木活字使用寿命不长。但金属活字也没能得行的原因是,那时我们用的是烟墨,墨水决定了特性,一到铜铁活字上就会变成墨水珠,印不清楚。

直到近代印刷术的另外一个先驱,德国谷腾堡铅合金活字,是学习了我们元朝的活字技术并改良的,活字印刷之所以在欧洲广泛流传,一个必要的前提是他们字母很少先做了模具,再用冲压方式统一了全部字模的尺寸规格,同时发明了配套的木制印刷机这个也很复杂和油墨据说是亚麻籽油调的油墨涂上金属面,就不会像咱们墨汁那样流动。

这就是近代印刷术的起源,和咱们的活字印刷同源但殊途,然后,欧洲用来大量印刷圣经和五花八门的教经了,又隔了一二百年才广泛用于实用书籍

哈哈哈哈哈所以文化传承很伟大,也很慢。活字存在的几样缺陷,荼荼这边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头一步先考虑医书的编修和普及,如何让这时的中医相信这东西能行。

咱们一个工匠大国,历朝印刷术繁不繁荣,只取决于民间学习氛围,基本没有被技术限制过。而本草纲目证类本草,还有历史上许多的大部头医书得以传承,无一例外是因为官印。

像这样的一部外科全书,放到现代相当于一套全国通行的医疗法,是国策级别的

最新小说: 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医妃宠冠天下 诡秘:整个好活之主 战锤:憧憬成为星际战士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网游之奇货可居 网游之箭神无双 诡异复苏:我能联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