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立春不久,市场能买着的时鲜不多,一整个冬天,饭桌上是常常见不着鲜菜的。讲究人家立冬前会窖藏好存放的时蔬和酱菜,在不见光的窖里发豆芽韭黄,没钱讲究的人家拨雪摘白菜,配上早早存着的干菜土豆,也能过了冬。
印坊里的蔬果却全,是火室种出来的,菜棚里烧火保持温度,乃是后世温室大棚的雏形。吃得起这菜的非富即贵,最近几天的伙食越来越好,唐荼荼隐隐知道是年掌柜给他们换了菜。
地鲜荤食海鲜凑一块,那香没得说。
几个妇人被这香味引得抬起头来,面面相觑,到底还是坐过来了。
她们在荒村呆了太久,时间长的有四个月了,最短的也有俩月,没饱食过一顿,吃第一口还拘谨着,尝见味道,都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唐荼荼暗暗松口气。不管什么时候,还惦记吃就是好的。
可吃饱喝足,悲观的情绪也有力气复苏了。
杜仲那头传了个信儿来,说“人救回来了,没什么事,将养几天就会好”。
来传话的古嬷嬷声音不大,唐荼荼又是走到门边听的,屋里几个妇人却还是听清楚了,游魂一般喃喃。
“救回来,总还是要死一遍的再有几日,夫家就该上门来要说法了还不如死了干净。”
古嬷嬷和唐荼荼对视一眼,知道姑娘没经人事,不懂这些道理,古嬷嬷连忙几步进了屋,又是发果脯又是倒茶,赔着笑脸坐下。
“大妹子这话说的怎么就死了干净我瞧各位都是长命百岁的好面相,过了这个坎,以后大好的日子等着呢。”
妇人又被这话捅出了眼泪“顶着个下贱名儿,一天都不想活,还要长命百岁”
“天寿,这辈子何苦来这一遭”
唐荼荼慢腾腾拱了背,埋着头,吃饭的速度都慢了。
她有点倦,不是缺觉的困,而是那种无能为力的悲哀。
她知道未经她人苦,莫劝她人想开的道理。几次想张口,又怕说出口的话不够温柔,不够设身处地,便一句也没讲。
如果是我唐荼荼想,如果我在这样的处境下想是会抹干眼泪,提刀先把畜生阉了,再告他个家破人亡,要是再恨,活着也总能想出别的法子。
可这屋里不论年纪大的小的,竟没一个脾气硬朗说要报这仇的,全在琢磨自己的死法,什么死法才干净才痛快,才够体面。
自寻短见的死法,要么活活疼死,要么失血过多,要么瘫在床上便溺不止,哪有一样干净体面的。
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怎么就口口声声全是死法,不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好好地活。
糕点涩嗓,唐荼荼一口点心一口水地咽下去。她心火灼着,灼得眼睛都发疼,是那种没处去的恼火。
古嬷嬷到底比她有办法得多,立马挑开这话茬,怕这几位越说越想左了。
“我岁数大了,就觍颜自称声老姐姐罢。我瞧各位妹妹都是和善人,家里日子挺红火吧日子过得好的才能养出这性情,你们家那口子都是干什么营生的呀”
大肚教进门二十两,不是小数,掏重金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灵通,不会是穷人家。太穷的人家别说凑一凑,连锅碗瓢盆卖了都未必能凑出这个数。
谁也不吭声。
半天,年纪最小的那个妇人开了口,声调细柔。
“我相公是念书的,十六就中了秀才,想考举人又总是差了些运道。”小娘子低眉浅笑,说得温柔极了“他是学问人,能领官家廪膳,田里的地由公爹侍弄一口,供家里吃用不算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