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鹰扬三国 > 卷三 两京风云 第六十二章 兵临城下

卷三 两京风云 第六十二章 兵临城下(2 / 3)

在这段相对平静的日子里,南鹰总是喜欢一个人伫立高处,凝视远方,静静等待着张角到来的时刻。

时光点点滴滴的流过,九分的充满企盼,一分的忐忑不安,在苦苦等候中,时间的指针终于指到了中平二年四月。

这一日,远方传来了一件震惊天下的消息,南鹰那渐趋于平静的心湖,瞬间被搅出了惊涛骇浪。

手握加急战报和灵帝急召回京的手谕,他不由茫然失措,心中更是百感交集平叛战争中,汉军还是如同历史发展的一样,已现败势,大汉江山岌岌可危看来自己此次回京,仍然难免再披征袍可是自己与张角的约定又该怎么办呢

自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因作战不力而被免职,近二十万汉军全部归属车骑将军张温统辖后,汉军发起全面攻势,将叛军将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打得节节败退,引得叛军首领边章、韩遂率军来援。两军近三十万人马在美阳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主力会战。是役,叛军大败,损兵折将达二万。中郎将董卓于此战中立下功勋,再次被任命为破虏将军。

张温终于还是将南鹰的忠告忘到了脑后,他挟大胜之势步步紧逼,命官复原职的董卓率军三万追击以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首的湟中义从胡,令荡寇将军周慎率军三万攻榆中,直取边章、韩遂。周慎志大才疏,不顾参军事孙坚切断敌军粮道的建议,执意孤军深入,反而被韩遂切断了运输补给,致令大败,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而董卓虽然谨慎进军,却被敌军两路合围,若非施计强渡渭河,也险些被叛军一网打尽。

一时之间,汉军诸路大军或战败,或受阻,攻势荡然无存。而叛军亦是伤筋动骨,他们暂时盘踞于黄河上游,与汉军在渭河上游河谷形成拉锯之势。

从表面上看,敌我双方似乎各有胜负,已经陷入对峙之局。可只有少数有识之士已经悚然心惊,知道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时。

汉军在几次大战中损失近五万人马,虽然依然保持着数量上的优势,可是明眼人都知道,汉军精锐已经几乎全部战损了,余下的十四万大军大多为新兵,战力低下,勉强守住数百里的防线已属难能可贵,更不用说转守为攻了。

反观凉州叛军,经过几次大战的消耗,他们依然拥有一支十万人的精锐主力,甚至大半都是骁勇善战的轻骑兵。而最为可怕的是,他们的后援仍在源源不断的向前线开来,其兵员亦多为久经战阵的羌胡战士,战力远超寻常汉军。

叛军唯一的弱点,便是后勤他们之所以故意示弱般与汉军相互僵持,正是在等待军需完备之时那时,他们将以狂风扫落叶的攻势,长驱直入的进入三辅,先取长安,再犯洛阳。

以上,便是灵帝十万火急差人送至的最新战报。

南鹰细细的品味着手中的战情分析,心中却涌出不安的预感。这场战役已经出现了太多的不合常理之处。首先是董卓的成功撤军。各路汉军均是一溃百里,首尾不能兼顾,唯独是他,竟然传奇般的演绎了一段“强渡大渡河”的动人故事,神迹般的一人未损如果说这其中没有内外勾连的作戏成分,打死南鹰也不会相信

其次是从战报上看,叛军主力已经占有相对优势,虽然说可能会因为后勤而拖了后腿,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放弃眼下这个最佳的攻击机会他们完全可以趁汉军立足未稳之际,选择一处前线重镇进行重点突破,如此便可以战养战的解决部分后勤军需问题。可是,他们竟然一反常态的停了下来,真的是因为军需吗不,这不合情理

最新小说: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靳总的隐婚甜妻又上热搜了 末世后,偏执狂大佬她洗心革面 人在大理寺,开局还王妃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