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非常喜欢儿子送给他的这个惊喜,还说这是他收到最好的礼物。他问赵旸这个新犁具叫什么名字,赵旸并没有取名。他直接给新犁具取名为“太子犁”。
在宋仁宗看来,他儿子弄出来这么好用的犁具来,就应该让全天下的人知道,当然也要让后世的人知道。
宋仁宗立马下旨让工部大量制造“太子犁”,然后免费发放给百姓。
工部和皇城司的动作都非常快,没几日就制造出一批“太子犁”,然后在朝廷的安排下,发放给了老百姓。
老百姓一开始对“太子犁”抱怀疑的态度,觉得不会太好用,但是等他们用了后发现非常好用。百姓们对“太子犁”赞不绝口,也对赵旸这个皇太子称赞不已,说太子殿下是他们的福星。
因为“太子犁”一事,赵旸这个皇太子在民间的名声一下子变得非常好。
对于自己一下子变成“大红人”这件事情,赵旸并没有什么反应。
晏殊见太子殿下对他自己被老百姓们喜欢崇敬一事并不怎么雀跃,心下很是奇怪疑惑。
“太子殿下,您做出太子犁,老百姓很是感激您,现在汴京城的老百姓都在夸赞您。”
赵旸闻言,反应平淡“有什么好夸赞的。”
“您做出的太子犁造福了百姓,百姓自然要夸赞您。”晏殊好奇地问道,“殿下,您不高兴被夸奖啊”
“先生,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么。”赵旸轻挑了下眉头说,“我身为皇太子,造福百姓不是理所当然的么。”可咳咳咳,让他装个十三。不过,话说回来,他做出“太子犁”的确是为了老百姓,并不是为了博取名声。
这句话说的晏殊愣住了,过了半响才回过神来,神色非常欣慰地看着赵旸“殿下,您说的对,您身为皇太子,造福老百姓是应该的。”
赵旸耸耸肩,毫不在意地说道“所以说没什么好夸奖的。”
“殿下说的对。”太子殿下被百姓们称赞,不仅不骄傲,反而觉得没有什么,这样的胸襟真的是让他们不少大臣惭愧。
不说他们做大臣的,就是一般人,如果做了一件好事情,让他在民间有很好的名声,他会非常骄傲高兴。再者,人们都很想要好名声,可是年幼的太子殿下却不在意名声,他只是觉得他做了他该做的事情。
“殿下,我们继续读书吧。”晏殊想,他年轻的时时候为百姓做了好事,肯定要让人知道,这样他就能拥有好名声。他做不到太子殿下这样毫不在意。如今他年纪大了,早就看淡了一切,自然也不在意什么名声。
“好。”
午时,上午的课程结束,赵旸跟晏殊道别后,就带着曹许去坤宁宫用午膳。
苗昭容见赵旸来了,就拉着他说他做的“太子犁”一事。苗昭容的母亲住在宫外,今天上午进宫看望她,跟她说了汴京城老百姓夸赵旸一事。
虽然赵旸不是苗昭容的亲生儿子,但是苗昭容一直把赵旸视如己出。如今见赵旸被老百姓称颂,她心里非常骄傲自豪。
“旸旸,大家都在夸你,还说你什么神仙下凡。”
赵旸惊到了“神仙下凡,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就做了一个新犁具,怎么跟神仙扯上了关系。
“旸旸你小时候有一次跟爹爹祭拜天地,不是让天放晴了么,那个时候不是说你是祥瑞么。”福康公主笑盈盈地说道,“然后你现在又做出这么好用的犁具,汴京城的老百姓就说你神仙下凡。”
赵旸“”这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没想到汴京城的老百姓还记的,并且还跟新犁具一事扯在了一起,认为他是神仙下凡,这想象力真够丰富的。
苗昭容语气很是激动地说道“汴京城老百姓都在说他们有一个好太子。”
赵旸愣愣地说道“哦。”
“旸旸,老百姓都在夸你,你怎么不开心啊”福康公主心想要是她,她会非常开心地睡不着觉。
“姐姐,你不是替我开心了么,那我就不用再开心了。”
福康公主被赵旸这话惊的愣了下“啊,还能这样吗”
“我就做了我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好高兴的。”老百姓们还真是可爱。对他们好,他们就会把你夸上天。
福康公主不明白赵旸的意思,一脸疑惑地问道“旸旸,你做了什么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