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爹爹儿子,爹爹自然要帮做好。”宋仁宗伸手拍了拍儿子肩膀,温和道。
赵旸扑进他爹爹怀里,撒娇地蹭了蹭他爹爹胸膛。
“谢谢爹爹。”
宋仁宗轻轻地拍了拍儿子后背,取笑道“都十岁了,还跟爹爹撒娇啊。”
赵旸双手抱着宋仁宗腰,把脸埋在他爹爹怀里。
“十岁怎么了,十岁还是孩子,怎么就不能向爹爹撒娇啊。”
宋仁宗伸手捏了捏儿子脸,语气充满纵容“啊。”
“爹爹,我肚子饿了,我们用晚膳吧。”
“好。”
用晚膳时候,宋仁宗把下午跟大臣们商议一事跟赵旸说了说。
其实,大臣们所以不反对取消荫补制度,主要是因为以晏相和范仲淹为首几个重臣极力支持新科举。
晏相和文彦博他们非常清楚新科举好,以及推新科举造影响,所以他们妥协地取消荫补制度。
赵旸听完后,中大为吃惊,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就真这么好吗
“晏相他们对提出新科举赞不绝口。”宋仁宗夹了一块鸭肉放进赵旸碗里,满脸骄傲地笑道,“文彦博又夸是天。”
“别,我不是什么天。”每次被夸天,赵旸特别虚。这次新科举,他是照抄了明清时期科举,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所以夸他天,他可不敢接受。
宋仁宗也知道儿子不喜欢被人说是天,就没有再说。
“朕瞧上早朝时走神,没想到却想出新科举。”
“所以,爹爹以后再到我分神就不要打扰我,我可是在想正事。”赵旸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宋仁宗哪里不出来儿子思,好气又好笑地说道“好好好,以后不打扰。”
“爹爹,打算什么时候推新科举”赵旸建议道,“最好明年二月就开始考童试,这样不耽误三年后乡试、会试和殿试。”。
“明年就考童试,那么今年就要出题了,有点赶。”
“就算不考童试,今年就不出明年解试和省试考题吗”赵旸说道,“既然决推新科举,那就尽早实起来。如果明年不考新科举,继续考解试,那么三年后还得继续考老科举,新科举就要推到四年后了。”
宋仁宗微微点头“说得对。等今年殿试考完,朕立马下旨推新科举,命大臣为明年童试出考题。”
“新科举考题也是围绕经史子集,对晏相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爹爹就不要操了。”晏相他们一群大臣都是轮流出考题,他们出了这么多年考题,早就有经验了。“如果不尽快推新科举,只怕以后会有变数。”
宋仁宗问道“会有什么变数”
“谁知道啊,不怕万一,就怕一万,还是尽快推好。”
宋仁宗想想觉得也是,点点头说“明年就推新科举。”
接下来,父子俩又聊起救济院事情。
用完晚膳,赵旸和宋仁宗一边下棋,一边话家常,气氛十分温馨。
下到酉时末,赵旸这离开福宁宫。
“殿下,要去坤宁宫吗”元松问道。
“时候不早了,就不去打扰嬢嬢了。”赵旸毫无形象地举起双手,伸了伸懒腰。伸懒腰伸到一半,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又返回坤宁宫门口,“张先生。”
“殿下,您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