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不必一直记在心上。”戚太傅委婉地退让,希望她能懂。
周寅闻言却是错愕,仿佛还不大理解一样地望着戚太傅“您的意思是”
说都说了,他说得再明白些也无妨。只是他现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打过去自己的脸。
“你与陛下乃是天作之合,还盼你能应许陛下,叫他达成心愿。”戚太傅只觉得字字有如刀割,一刀一刀割在他心上。
周寅讶然,疑惑不解“可您之前分明说”
“过去是我,有眼无珠。”戚太傅说罢闭上双眼,如同受到莫大折辱一般。
他以为自己这么说了,她也该识趣地答应下来。
但周寅却像个死脑筋一样喃喃“不成的,我若是这么做了陛下的声名可怎么办他会受千夫所指,失了民心。”
什么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正是如此。戚太傅过去说的话全被周寅还了回来,用在他自己身上。
他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之感。
然而他过去说得决绝,此一时半会儿之间自己竟然也很难找到理由去反驳过去的自己。
周寅一直用名声作为压迫,将他压得真是头晕眼花,耳鸣目眩。
结果是戚太傅也拿她竟然没什么办法,事情自然没成。
得知戚太傅去也没用,大臣们不得不重新凑在一起后悔万分。早知如此,当初无论如何也不该将事情做绝。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一群人聚首也不能只是为了后悔,总是要想出个对策来。
其中忽然有人开口提议“周女郎一直担心的不就是声名咱们给她造个名正言顺不就是了”
一众人循声看去,说话的是王大人,王雎与王栩的父亲。
于是数日之后,菩提寺山下有渔樵者在山中发现一碑,碑上刻着“兴大雍者,必周女也”。
如此一来也名正言顺了。
毕竟石碑上刻的字已然努力在通俗易懂了,只差将话掰碎了说周寅能使大雍兴盛繁荣。如今的大雍正处于动荡之中,有这样一则预言,哪怕是虚无缥缈的,也叫人趋之若鹜。
陛下闻石碑之事亲迎其碑,其后便往太庙祭告天地。天地回应以“吉”,于是皇上与先太子妃周女郎的婚事终于定下。
如今周寅先太子妃的名头非但不让人忌讳,反而是某种应和了预言的存在。原本先太子若娶了周寅,大雍便该繁荣昌盛的。可惜先太子福薄,婚事未成便去了。
不过为时不晚,新皇立周女郎为后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