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过程中,小男孩并不说话,反而激发了李老师的好奇心。毕竟像他这般大的孩子正是好动的时候,哪里会沉得住气跟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人一起钓鱼。
李老师忍不住问他问题,比如你怎么会喜欢钓鱼
小男孩说“不喜欢,只是没事干。”
李老师又问“你为什么没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
小男孩说“年龄相仿又不等于志同道合。”
李老师再问“在湖边的人那么多,你为什么选我跟你钓鱼”
小男孩说“因为你想跳湖。”
这之后,男孩就专心钓鱼,两人没有其他交流。即便如此,和他短短的对话,已经让李老师打消之前的念头。
都已经熬到现在,为什么不能继续熬下去呢。死,是最没用的选择。
从省城回落夕镇的火车上,李老师拿出老友留下的笔记本,在上面画了钓鱼男孩的形象。即便是铅笔画出来的,而且因为时间久远,有些模糊,但是看着依然生动有趣。
咦,小男孩看着似乎还有点面熟呢裴秀冥思苦想了一会,最终放弃追根溯源的想法,同时脑子里冒出一个新的念头。李老师给她找事情做,她也要给李老师找事情做。她写的故事如果配上李老师的绘图,肯定会更加生动有趣。
但是李老师还能在落夕镇呆多久呢
晒书的时候,裴秀说“李老师,看得出来您很珍惜这些书,您出国后,我会分批寄给您的。”
自从上次看过李老师海外亲戚的信件,期间李老师又去市里接过两次国际长途,但是看着不像是马上要出国的样子。裴秀也想了解李老师的想法,可此前李老师似乎并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
李老师坐在最近几天裴秀垒起的花坛旁边,笑眯眯地对裴秀说“你这孩子,竟然也学会旁敲侧击这一套。以后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跟我说就好。”
裴秀露出比太阳更灿烂的笑容,“好呀,那我就直接问了。李老师,您什么时候出国啊”
李老师正色道“我不打算出国了。”
“为什么您现在的情况,出国会更好一些。我们国家肯定会越来越好,但是这些年,您的身体积累下大大小小的毛病,还是应该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国外去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再回来也可以啊。”
李老师摇摇头,“不,最困难的时候我已经撑过去,马上就是好日子了,这时候我却要离开,那以前受的罪,岂不是白受啦有血缘关系的,是亲人,但是感情是相处出来的。我们都已经几十年没见面,而且当年在一起的时候,本来就没有太深厚的感情”
说着说着,李老师的表情露出裴秀从来没见过的惆怅。编剧裴秀的脑子里迅速勾勒出相关剧情民国,大户人家的嫡子,母亲去世后,父亲把姨太太转正。动乱年代,嫡子留洋归来,立志报效祖国,父亲却要带着一家老小离开故土。嫡子不肯,执意留下,后来发生很多变故。父亲的其他子女在国外,指不定怎么嘲笑他。
李老师很快就收拾好情绪,同时也注意到裴秀神游的样子。不愧是随口就能给孩子们编故事的人,他就说几句话,她就能联想到那么多。
“好了,今天我这里的事情结束了。你就别在我这个老头这里浪费时间了,不是说你今天要去趟市里吗”李老师说道。
九月的松北市,不热不燥,微风拂面,一切都刚刚好。
裴秀带着大壮在松北市的市区转悠,她对因为多了一根自制的牵引绳似乎有些不满的大壮说“大壮,我知道你喜欢自由,不想被束缚,但是城里人太多,而且有些人怕狗,给你栓绳,其实也是对你的保护啦。走吧,你想逛哪里就去逛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