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山,走到街上时,冯春妮已累的有些气喘。等再走半个小时,到达小镇,两手空空的她已累成了狗。
可见代步工具有多重要,就是有辆自行车也好啊
付洪生舍不得买,凑的钱除了供弟弟妹妹读书,基本上就存起来当老婆本。
付家村的人都走习惯了,村子里没小学只能去镇上,孩子们上学来来回回、风雨无阻,这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幸运的。
现在发展好了,要是往前三四十年,十里八乡连个小学都没有,想上学还得进城。
冯春妮一边缓着气,一边打量这个小乡镇。
乡镇周围都是山,民用、商用的聚集群都很小,至少比她想象中的小太多了,多走几步一眼就能望到边。
和后世的小乡镇自然没法比,但和街道已是天差地别,从修的平平整整的水泥路就可以看出来。
镇上约莫四五千人,有一个小学、卫生院、邮局、村镇办事处,还有一条临街小商铺,商铺的数量屈指可数。
但日常生活用品还算齐全,锅碗盆瓢、文具纸巾、衣服鞋子都有。
前世1988年,沿海地区已是高速发展中,甚至不少区域已接近后世。
然而这个时空的大西北,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信息接收慢、生产与消费都跟不上,生活水平和七十年初差不多。
冯春妮还发现有三家商铺,各摆着一个公共电话。
她看了眼上头的价钱,五分钱一分钟,十分钟就是五毛钱。
冯春妮颇是感叹,这个年代打电话还要钱,后世一堆免费通话时长,却是无人能打。
不再多想,一行人找了个不错的位置,摊开蛇皮袋摆摊。
约莫是昨天来过一次,小娃娃们见有糖葫芦和薯条,纷纷又跑了过来,连价钱都没问,熟门熟路拿出一毛钱买吃食。
乡亲们忙了一年,口袋里有个一毛两分的,也就给小娃娃们买个零食吃,东西一来二往卖的也快。
昨天没买到的人家今天也跑了过来,凑凑新鲜热闹。
还有些小娃娃昨天已经吃过,尝过鲜,大人们就不再给零钱,扭头拎着哭娃娃的小孩儿回家去。
冯春妮哭笑不得,也知道卖薯条不是长久之计。
再坚持一两天,赚个本钱卖年货。
相反付洪星的春联,卖的不错。
大家见付洪星小小年纪写的一手好字,不少人都捧场买了一两副,特别是金对联喜庆,卖的特快。
回头客少了些,好在食品做的不多,卖的也快。
冯春妮决定以后就这个量,不然天寒地冻多待一会儿,东西也不保温了,冷了就不好吃。
东西卖完,大家都准备回家。
付洪生却拉着她往卫生院走,说要带她去看看伤。
冯春妮昨天也就是找个借口,哪里肯去,岂料男人还真是铁了心要将她往里带,最后拗不过,她只能乖乖跟了上去。
好在医生也说伤口没发炎,慢慢恢复,一切都好。
付洪生这才安心带着她回家,冯春妮跟在后头心里那个苦,今天晚上还能用头晕做借口吗要不说困了累了
一行人不在逗留,开始往回走。
快走到街上时,正好遇上在街头等他们的两老和付文礼。
两两相望,发现对方的箩筐都是空的,那一刻,一家老少脸上尽是无法抑制的笑意。
付洪生提着箩筐的手都在颤抖,125,就一天的时间,比他之前干一个月的散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