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也是一个讲求人脉的职业,多认识一些人总不是坏事。
伊莎贝拉决定回去以后一定要给自己做几件礼服,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史密斯太太和富兰克先生,前者她不认识,而后者么
虽然昨晚他的语气的确不礼貌,但她认为这场无形的搏奕对富兰克很不公平。
能被捧为美国最出色的设计师,他自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但是论创意,他又怎么比得过伊莎贝拉这个来自现代的设计师呢装在她脑袋里的服装设计款式比富兰克多出了整整一百年呢
就像富兰克设计不来她的衣服,她也设计不来富兰克的衣服,两人擅长的领域压根不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她的礼服总能吸引大家目光的原因,因为她的设计不受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常常能带来惊喜。
“哇哦,你一定要听听路易斯维尔日报的这一段”伍德女士兴致挺高的揭开报纸。
“大胆的用色、独特的选料、简洁的风格及贴身的剪裁似乎就是这位希莱尔的设计特色,女士们狠不得往自己身上堆满珠宝和亮片,他却把心思花在剪裁上面,在他的衣服上完全不见令人眼光缭乱的饰物,不用一块亮片或者一条流苏便尽显低调的奢华。虽然笔者从未见过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非常有性格又略带叛逆的设计师。”
经过昨晚的交头接耳,大家都已经知道伍德女士的绿裙是来自一名叫希莱尔的设计师,跟费尔家的舞会上红裙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伊莎贝拉感兴趣地接过报纸,发现记者还贴心的旁边附上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她和盖茨比,另一张是伍德女士在晚会上的独照。
她忍俊不禁“我开始怀疑这篇报道是不是你请人写的了。”
“不过快递杂志似乎不喜欢希莱尔先生。”伍德女士很投入的念着上面的内容,“它说,希莱尔的设计到底是大胆还是放荡不过无可否认的是,笔者期待他下一次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这些报道反映出人们对这条绿裙的评价很两极化,而无论是喜欢或者不喜欢她的人,似乎都将她跟“前卫”及“大胆”挂钩起来。
这在伊莎贝拉的意料之中,她不介意有人不喜欢她的设计,只介意没人讨论。
有争议代表什么这代表它有热度
曾经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伊莎贝拉太清楚流量的重要性了,而她现在最需要的正正就是名气。
有的设计师熬了好多年才渐渐被人知悉,她不希望走这条路她得熬多少年才有资格去巴黎办自己的时装发布会
有规模的时装周,像后世的四大时装周尚未出现,但最好的设计师都会在巴黎发布自己的新品服饰,而巴黎的时尚圈是一个极其封闭的圈子,二十世纪初的信息又不像现代那么流通,就算她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也未必能让那边的圈子认可她欧洲的设计师本来就看不起欧洲以外的设计师。
但如果不能让他们注意到她,又谈何认可呢
因此伊莎贝拉得用上现代的营销手段,那就是名人效应。
所以她才会设计出这条带现代风格的裙子,她要的就是出众、破格,而伍德女士是路易斯维尔的名人,这跟赞助明星走红毯是一样道理,会带来热度。
她要让“希莱尔”这个名字用最快的速度广为人知
伍德女士问“现在很多人对希莱尔先生感兴趣,昨晚不断有人向我打听他,你们打算怎么办或者说,你们想我怎么回应”
这的确是伊莎贝拉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如何打造一个高级品牌,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