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天的待在山上,当真快活似神仙,因为凉快啊。皇帝老儿的避暑山庄也不过如此了吧。
虽然大家头顶大太阳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也会被晒的怀疑头发由死细胞变成了活细胞,都能感觉到疼了。但只要你用芦苇叶子编成凉帽戴在头上,顿时就会凉快许多。
就是不起风的时候,你站在烂泥田里干活,那冒出来的水也是凉飕飕的,跟井水一个样,根本就不热。
因为这个,大家干活的积极性尤其高。从天麻麻亮到星星冒出头,都没人偷懒。
当然,众人如此卖力,也有可能是田蓝搞了恶劣的内卷。她不好好团结群众,竟然居心叵测地将大家分成外来知青和农场子弟两部分,然后看两边人的进度。
大学生虽然人数少,可他们年纪大力气也大,自然不能输给小崽子们。
农场子弟本来就人多势众,加上他们也是从小就下地帮忙干活的,当然不能叫大学生们压一头。
大家憋着劲,你追我赶,又是挖沟,又是做垄,忙得不亦乐乎。
沟要挖1米深03米宽,按照田蓝的说法,这种深窄沟可以将地下水位降低差不多半米,这样水泡不上去,以后种稻种麦子都不容易烂根了。
除了挖水沟之外还得埋暗管,这暗管是干嘛的呢当然是为了让土里的水排出来。暗管要埋07米深,据说这样效果好。至于暗管是什么东西嗐,当然是就地取材,用芦苇杆子啦。
不然你还想指望什么多孔塑料波纹管开玩笑哦,也得有啊才行啊。
不管东西简陋不简陋,能派上用场就好。
只是大学生们仔细琢磨了一回,感觉还是像高台鱼塘。大西北的知青们改良盐碱地不也是用了暗管嚒。就是那边是用来排碱的,到他们这儿变成了排水。
算了算了,管不了许多,只要效果好就行。
烂泥田虽然黏黏糊糊的,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做垄的时候,你挖起来不费力。即便是高小学生,也能够一天搞定半亩地。
在如此积极的态势下,山上驻军开垦的50亩冷浸田都没费几天功夫,就被大家伙儿给搞定了。
完工之后,大家统计了一下数据。高卫东这帮知青就心里有点不得劲。为啥因为农场小孩干的活比他们多呗。
既然在体力劳动上,他们输给了人多势众。那么在晚上的学习上,大家就卯足劲儿要扳回一城。
大学生们打着要帮弟弟妹妹们提高的旗号,甚至开始教他们英语,完全不顾高小生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的事实,残暴开启揠苗助长模式。
其他人,这个特指田蓝、王老师还有赵老师。前者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后者可不敢管这帮学生。只要他们能够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关于育种的知识,夫妻俩就心满意足了。
说来也是幸运,也许是那个禾下乘凉梦太过于诱人,就连最皮的小学生都没敢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而是抬着脑袋认认真真地听如何选种,如何观察,又如何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