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心情复杂的还有唐安妮。
作为唐家不受宠的大小姐,她一直恪守母亲的教导,离这位大伯远些。
母亲告诉她,虽然他们的父亲嘴上一直强调让他们这些孩子多亲近大伯。但实际上,他并不乐意看到这些。
因为他是小娘养的。
小娘养的心态固执在他的灵魂深处,所以他更亲近小老婆一家。在那里,他能得到思想上的共鸣,获得隐晦的满足感。
大伯是正房太太的嫡子,如果自己的子女亲近对方,那就是看不起他这个小娘娘的庶子。
唐安妮自认为不是什么聪明人,否则也不至于只能上社区大学。她一直严格遵守母亲的教诲,和家中这位突然间冒出来的大伯只是点头打招呼的关系。
然而平安夜餐桌上的一席交谈,让她的心态起了变化。
她感觉在这个家中,也许大伯才是真正能够理解她,并且为她答疑解惑的人。
她愿意对大伯更亲近些,却又害怕引起父亲的不快。
思来想去,在看到管家又购置了一台新电视机好放在大伯房间里,让他安静学习电视课程时,唐安妮瞬间有了主意。
她可以邀请大伯去社区大学,在那里,可以上到更多的电视课程。因为学校会租用相关课程录像带,而且还能从图书馆借到教材。
唐安妮主动敲开了大伯的房门,发现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伏案阅读期刊。
桌上除了杂志之外,还有纸和笔,纸上写着一些方块字。
是的,虽然她能说中文,但她基本上不认识汉字。在华人圈子里,他们家已经算难得的了,大部分像她这样的移民二代根本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
唐安妮好奇“大伯,你在做笔记吗”
难道大伯是她的相反情况,会说英语但不会写。可他又是如何阅读英文的呢
唐永刚大大方方地承认“不是,我是在翻译文章。”
从平安夜那天看到关于国内电视大学的报道之后,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如果连神秘的不知名的力量都在帮助他的祖国进步,他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呢
他必须得做点事,哪怕能力有限,能做一分是一分。
他的祖国已经落后世界几十年,他必须得帮着祖国快速追赶。一个落后的人,最有效的进步方式,当然是跟着先进的人学习。
国家外汇有限,国内能够订阅外国期刊的单位少之又少。况且教育多年的混乱,让国内外语人才奇缺。即便有外文期刊在手,真正能看懂的人也寥寥无几。
他懂技术,他会外语,他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世界一流期刊,他就是最合适的翻译者。
他已经老了,精力不济,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他想他已经没办法在科研上取得什么成就,但他可以做那个传递的人,将知识传回祖国的人。
对着其实是陌生人的侄女,唐永刚没有直抒胸臆,只是微笑“中国人民对美国充满了好奇,国内朋友向我约稿,想通过我的笔来了解美国。可我不擅长写这些,我又不想开天窗,我只好把期刊上的文章翻译成中文投稿回去,这样好歹还能挣点稿费。”
唐安妮脱口而出“那才多点钱啊,中国辣么穷。”
话音落下,她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紧找补,“我的意思是,大伯,爸爸非常尊重您,这个家不需要您挣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