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和机票,游轮和船票,这种需要花钱买舒服的选择,怎么看都和去北极捡垃圾不沾边。
北极线要是舍得花钱,有很多体验项目的,什么不会有夜晚的极北城市,拒绝生死储存诺亚方舟粮仓之地,陈列极地标本的最北教堂之类的,甚至还有可以参观的大学和购物免税店。
但显然,这些和捡垃圾没什么关系,夏鹿帆想去的地方,是需要再搭乘冲锋舟,跨越北冰洋登陆才能去的,和旅游热门地点不在一处。
“嗯,这条旅游线太贵了,我跟着其他志愿者走别的路线,开销要比旅游线小得多。”
夏鹿帆点头,她准备旅游宣传材料是为了帮邹婉和江竹安了解极地的,但自己要去的话,不会走这条旅游路线,而是直接跟着赵哥夫妇他们这些志愿者出发,还有一个来自极地环境保护组织的向导。
其实很多旅游活动之中,也会组织游客登陆捡垃圾,遵守极地环保公约,但普通游客会严格限制登陆时间,捡垃圾只算是时间短暂的体验活动,和志愿者专门来捡垃圾不太一样。
志愿者对衣服、帽子、手套还有雪地靴都有要求,夏鹿帆这些东西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报名通过就可以背包出发。
“我到时候给你们拍视频”
想要凝聚更多的力量加入极地保护,就要重视宣传作用,各大平台也都有类似的活动,报名就给推广热度。
夏鹿帆准备等报名通过后,就让江竹安对比这些平台活动,把素材剪辑出来参加环保宣传活动,继续经营这个账号,争取赚回路费。
看小鹿准备齐全,事情也都安排好了,邹婉和江竹安只能祝她一路平安。
很快,夏鹿帆的报名顺利通过,可以加入培训活动前往极地了。
对比一下其他志愿者的年龄和经验,看来小鹿的履历真得起到不小的作用。
要知道,夏鹿帆比较熟悉的志愿者赵哥夫妇,已经陆续参加过七年类似的环保活动了,和她这种新人完全不同。
出门在外,就要重视朋友的作用,不要低头硬莽。
夏鹿帆再一次独自出国,对极地的了解也都是停留在搜索的资料和视频图片上,肯定要先和赵哥他们汇合。
伴飞结束后,来约夏鹿帆拍摄的夫妻或情侣有不少,她回国备战高考这一年,也陆续和他们保持着联系。
不说是挚友或知己,但也是关系不错,愿意搭把手的一句朋友。
有的时候,夏鹿帆自己也觉得她是运气最好的被诅咒者,因为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特点,实在是太适合夏鹿帆了。
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太容易被打破,所以人们容易交到很多的朋友,有的时候朋友的朋友在一个群聊里,都能三两句聊得愉快。
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越容易交朋友,越难付出真心得到挚友和知己。
友情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稀释之后的美酒,还是酒,但没那么好喝了。
但夏鹿帆不需要和每个人成为挚友,她社交全靠走量,只要能拿到社交平均数,认识想认识的人就行。
要是换成百年前甚至更久,哪怕夏鹿帆是个社交狂徒,也没法在固定封闭的闭环之内,或需要用几十年来证明友情的环境下,活跃交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