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贺星回就像是听到了这句心声似的,又道,“若是严尚书愿意,也可以从你那里挑几个在数字上有天赋的人,送过来做学徒。年后,也就出师了。”
“愿意,愿意”严文渊激动得语无伦次,“我回头就去选人,今儿就送去”
“嗯。”贺星回说,“这些事都不急,先尽快将国库欠银收上来最要紧,眼看着就要用了。之前户部催收,是给了三日的期限,这回就还是这样,可以吗”
话是对严文渊说的,看的却是武焕和张本中。
武焕十分干脆地应道,“咱们今天就能交。”
皇后答应了只收一半,他们回头就已经凑出来了。只是过年,户部没人,就没送过去。
他都这样说了,张本中自然也不落人后,“这边也已经筹集得差不多了。”
“很好。”贺星回表情十分愉快,“诸公这般勠力同心,何愁我们大越不能繁荣昌盛不过,光是我和诸公,事情是做不完的。之前所说的科举之事,诸公考虑得如何了”
“臣没有异议。”张本中投桃报李,第一个表态。
这时,吏部尚书戴晔突然开口问,“什么科举之事,臣身为吏部主官,怎么不知情”
这一问,实在是出乎贺星回意料之外。
别看这些朝臣们内部分了十分复杂的派系,但实际上,他们在面对皇权的时候,又常常会统一战线。所以虽然立场不同,他们之间却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
特别是世家之间,非但没有绝交,说不定还有私下联姻的呢。
所以宫里但凡有什么动静,或者朝堂上有什么消息,总是传得很快,甚至还有私下串联的,这都很正常。
那天戴晔虽然不在,但贺星回本以为,这个消息是不可能瞒住的,很快就会传遍全朝。毕竟当时在场的几个人,不可能就这样做决定,必然要回去与人商议。而那么多人知道的消息,不可能是秘密。
谁知戴晔这个最应该得知消息的人,竟然还不知道
看其他人的表情,显然都很意外,他们互相对视着,用眼神传达“我没告诉他,难道你也没说”的懵逼。
戴晔又不傻,已经猜到所有人都知道了,只瞒着自己一个,顿时脸色就涨红了。
眼看他就要恼羞成怒,贺星回连忙道,“是这样的,年前张侍中和武尚书请了严尚书和中书令大人作陪,来谈国库欠银的事。正好碰到了一件小事,让人对现今官员的才能和品行生出疑问,我就提议取消各地举荐人才的做法,直接由朝廷委派官员到各地巡考一遍,也好筛选掉一些无能之人。只是兹事体大,一时没有结果,我就叫他们回去再想想其中的利弊。”
她这边说着,那边溪亭已经翻出了那本奏折,递到他手边。
戴晔看完奏折,虽然还在生气,但怒气明显已经从其他人转到那个写奏折的蠢货身上。
贺星回又说,“此事今日也是头一回商议,戴卿是吏部天官,还是要听听你的意思。”
戴晔虽然生气,但还没有气糊涂。听到贺星回这个问题,他合上手里的奏折,抬起头来问道,“殿下说,取消官府举荐,朝廷委派官员到各地巡考,那生员从何而来”